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11 道试题
1 . 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了两部宪法,其中一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另一部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据此可知,这两部宪法都体现了
A.“人民主权”思想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三权分立”理论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18-08-27更新 | 525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美术班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年突击队

1954年1月13日,北京苏联展览馆在搭建工业馆拱顶支模时遇到技术难题。工区团委从各个班组抽调了18名业务能力强、肯吃苦的团员青年组建了我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下表为报道青年突击队历史活动的部分文章。

时间标题出处
1954年3月9日《苏联专家多洛普切夫同志在三月九日关于青年突击队的第一次谈话纪要》北京档案馆
1954年6月29日《发挥青年工人在国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人民日报》
1954年9月11日《首都工地青年突击队大踏步前进着经常突破薄弱环节创造新的成绩》《北京日报》
1955年4月14日《康藏高原上藏族青年突击队》《人民日报》
1955年11月8日《发挥农村青年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积极作用》《人民日报》
1956年1月7日《北京私营企业青年职工组织支援公私合营突击队》《人民日报》
结合材料,以“青年·角色”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1-15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形势和处境进一步恶化,部分地区连年薄收,食粮空虚,加之自然灾害频发,边区财政入不敷出,人民衣食不足。1941年以后,日军将其主要力量用于巩固占领区,重点对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总力战”,实行野蛮残酷的“扫荡”“清乡”“蚕食”和“三光”政策,导致国内抗战进入严重困难局面。此外,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摩擦、武装包围和经济封锁。然而,广大抗日军民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多种手段来发展经济,不仅成功地克服了困难,而且从困难走向了胜利。

——摘编自朱鸿亮《延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技术引进的基础上发展了自主能力:初步掌握了现代化工厂、矿井、桥梁、水利建设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并在大批引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迅速组织起来了相关队伍和机构,自主能力大大提高。到1958年中国开始第二个五年计划时,已经能做到绝大多数建设项目靠自己设计。由于机械设备和钢材的自给程度大幅度提高,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我国已经能自行制造一系列设备,中国许多工业品开始出口,大批经济管理人才成长起来。因此,尽管1960年初苏联突然终止援助,使我国遭受了很大损失,但由于在引进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消化、吸收新技术,发展了一定程度的自主设计、生产能力,进而奠定了初步工业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摘编自董志凯《正确处理自力更生与引进吸收的辩证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减时期边区政府“自力更生”发展经济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自力更生的措施及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有关现代化的目标

时间目标选自
19549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196412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即“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周恩来选集》
19799叶剑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20229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依据材料信息,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目标的认识。
2023-11-20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普高大联考2024届高三11月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小邮票大历史邮票不仅是“邮资凭证”,更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见证。邮票作为“国家名片”,承载更多的“方寸纳天地”的价值,是一个民族特定阶段自身历史具体、生动的写照。

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邮票1952年《土地改革》特种邮票1953年《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纪念邮票

1955年《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特种邮票
1955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五周年纪念》邮票

1957年《农业合作化》特种邮票

1965年《万隆会议十周年》纪念邮票
200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纪念封

——摘自中国邮政网


(1)上述纪念邮票展示的史实反映了当时我国发生了什么样的历史性变化?
(2)作为一位历史学习者,请你以上述某一个邮票所述史实为中心,建构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面是1955年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作品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反映出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描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巨大成就
D.再现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盛况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汇编。

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时期若干有关联的热词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角度确立论题,论述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8 . 右图为1954年的一幅年画《爸爸,这个字是这样写的》(小男孩的父亲正在地上写下“互助合作”几个字)。该作品

A.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B.表现了土地改革运动的伟大成果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蕴含了集体劳动平均分配的理念
2022-01-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51年,山西省长治地区的10个试点农业合作社通过集资或贷款购置了农具177件,改良了土壤341亩,粮食亩产和社员收入都大大超过了1950年的水平。这表明(     
A.人民政府通过土改满足农民需求B.农业合作社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C.推广新式生产组织形式势在必行D.互助合作推动三大改造顺利开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交通比秦汉时有进步,且为隋宋所不及。交通干路往还交织,干路之长至少应在二万五千里以至二万六千里。唐有驿一千六百三十九所,驿三十里一置。据《元和郡县志》载,上都(长安)与各州之间都有通道,各方路线俱自长安辐射。唐代运河的使用,提高了东南诸郡在全国的地位,在交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的域外交通,“入四夷之路,最要者七”,尤其是安西入西域道、安南通天竺道以及广州通海夷道,路线最远。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   近代以来,火车、轮船逐步代替了车马和帆船,原来因地方荒僻、交通不便而滞留下来的物产能够运出去,变成有价值的商品;大量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商品也得以运进来,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辟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总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

——据苏生文《中国早期的交通近代化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强调:“交通运输是建设中一种先行部门”。经过努力,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建设取得新进展,运输能力有了较大提高。1952年到1957年,新建铁路33条,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25万公里,翻了一番。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交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交通领域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交通建设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