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现代中国外交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明确提出,工业化的实现需要大量的资金。“苏联的经验表明,这主要不能够依靠旁的来源,而必须依靠国民经济内部首先是工业内部的积累。”而苏联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国家政策对工业的倾斜,为工业发展积累资本。为了尽快解决所有制问题,中国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进行的策略。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等。

——摘编自王春宁《中苏关系的演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949~1964)》

材料二   19964月,俄总统叶利钦访华,与中国政府发表《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决心发展平等与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中俄关系上升到一个新高度。经过多年的发展,中俄双方已经建立起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定期会晤和磋商机制,两国议会间也加强了往来。中俄经贸合作不断发展,双方经贸呈政府间,地区间和企业间多层次发展态势。经贸合作已从边贸和一般性贸易扩展到农业、能源、交通、和平利用核能、航空航天、金融及军事技术等广泛领域。此外,中俄两国对国际形势和国际问题有着越来越多的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双方认为,世界多极化进程符合所有国家的根本利益,不赞成单极世界。中俄在伊拉克和科索沃等国际问题上积极磋商,加强沟通,为切实合理地贯彻联合国有关协议进行了不懈努力。

——摘编自韩景云《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发展及其战略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思想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结束后中俄关系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战略意义。
2022-05-23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部分校2022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统计表格是研究经济史的主要史料。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1956
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二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年份╲类别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77.6%22.4%
199725.5%39.1%17.9%18.5%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据材料一,指出表格中我国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1997年我国的经济成分与1978年相比有何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2-03-05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上,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为了满足粮食税条件下农村对工业品的需求,苏俄政府采取租让、出租等方式,把外国资本和私人资本重新引入国有企业,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根据人民委员会的法令,国家除直接管理约4500家最重要的大型企业,其余企业都可以出租给合作社或私人经营。192112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的法令解除了对小企业实行的国有化,将这些曾收归国有的企业通过出租的方式交还原业主经营,实际上使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非国有化了。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   1953年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建议以国家资本主义为将资本主义工业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使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分三个阶段逐步完成。1953前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主要表现为工业中的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托经销代销。自19541月起,国家开始重点发展公私合营这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公私合营企业中,国家同资本家的合作深入企业内部,企业的生产关系由原来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变为国家和资本家共同占有。195511月起,中共中央作出逐业、分期分批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决定,这样,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使用、管理和支配。

——摘编自齐鹏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与苏俄相比,新中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不同特点。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资本主义的认识。
2022-03-05更新 | 30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民以食为天,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材料一   北宋东京当时的饮食文化,被视为中国饮食文化史上辉煌的里程碑,在烹饪文化方面,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市场上有正店(酒楼)、食店、拍户、脚店,分等划类,遍布全城。南食、北食、川饭胡饼,各地风味竞相献艺,坊、市不分,夜禁取消。大型酒楼达72家,规模宏伟,每店均可容千人以上宴饮。设备精良,各正店(酒楼)设施豪华,均以银器待客,成为中国烹饪史乃至世界烹饪史上社会酒楼的独例。在服务方面,博士卖酒,响堂行莱,歌舞伴宴,换汤斟酒;外办宴席,则“四司六局”全套服务。品种、技术各有特色,酒楼菜肴、食店小吃、川饭、分茶、胡饼、素馔,异彩.纷呈,难以尽数。宫廷宴会用酒9盛,佐食品种精美丰盛,每盏酒后有歌舞、杂技、相扑、踢球表演,场面宏伟。

——摘编自刘洋《宋代:中国饮食文化的第三个高峰期》

材料二   当时就出现两个名词,一个是大食堂、一个是小吃店,1956年以后公私合营并店,过去的小企业,二三十人、四五十人的小企业一下变成一个大食堂,一二百人了....公私合营以后由小变大,就是综合起来了。比如我在菜市口这一片,当时卖小吃的挺多,就集中起来一个大店,变成小吃店了,所有小吃都集中起来了,原来你那一个小摊儿、他那一个门脸儿,这样集中起来便于管理。使这些人既有生意,又有营生之道,统一实行工资制。这样这个企业本身,各种风味虽然都在一起,但是实行工资制度,不是你自己经营了,就是合营了。那么一些大的饭馆呢?也是几家合在一起,就变成一个大食堂。

——摘编自杨原《变迁中的北京“勤行”:陈连生口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饮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捐出新中国成立后餐饮业出现了什么新形式,并分析原因。
2022-03-05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2022届高三3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19521956年主要经济指标发展变化图(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经济统计年鉴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生产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差距曾一度缩小,但到90年代后期,城乡差距再一次拉大。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的影响,虽然一部分劳动力流动到城市或者乡镇企业工作,农村农业劳动力人数在这一时期继续增加,但是农业就业人数占农村就业比重从1978年的90.75%变为1991年的80.29%。农业增加值占农村增加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83.1%变为1991年的64.24%,到2008年,这一比重接近28%。

——摘编自《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从二元结构到四元结构(19492009年)》,原文有改动


(1)根据材料一,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2-09-2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就是提高农民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售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是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农民私有财产的基础上)的集体劳动,其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

材料二   本法所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6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倡农业集体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初“农业合作社”与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同。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新解放城市中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1949年8月至12月,毛泽东以中央或个人名义发出多份电报,督促各地尽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报告开会情况;批复和批转不少地区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报告,推广开会经验。毛泽东在指导各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实践中,提出一系列带有方针、政策性的重要指导思想: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初期组织形式;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一件大事,这个会议是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49年7月以后,由于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出许多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各地都迅速召开这一会议。

——摘编自《党的文献》编辑部《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专题选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高度重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原因。
2022-09-01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1原因(背景)类材料题-2023年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模版
8 . 阅读以下

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表

类型 19521956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9.1%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不足1%
个体经济 71.8% 7.1%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导致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建国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2022-05-1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卷(六)历史试题
9 . 图1、图2分别为20世纪五十、六十年代新中国工业重点建设中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陆大道《中国工业分布图集》


指出图1、图2新中国工业重点建设中心分布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在微观性构成的内部载体上,“光荣革命”以立法的形式否定了君主主权,确立了议会主权。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成为实际上的首相,剥夺了国王唯一尚存的行政权。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主要由保守党和自由党把持,轮流执政。政治体制的产生发展和变革,背后有独特的政治文化,纵观两千多年的历史,英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存在,俨然演化成为了一种国家理念的存在,与其民族、传统和思想浑然一体。英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该国居民形成了审慎、害怕变革、崇尚改良的岛国心态,塑造了人们安于现状、乐于遵循、服从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的生活态度。在英国,社会各阶级价值取向都向上流社会看齐,并逐渐养成绅士风度的国民性格。

——摘编自王哲媛《影响英国政治制度的政治文化因素概述》

材料二   完成民族国家构建然后开始民主化的进程,反映了政治发展的一般逻辑,西方早发现代化国家历史上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新中国的成立,让传统的中国拥有一个强大的现代政党体系,中国共产党超强的领导与执政、动员与整合能力,是我国现代化和民主化得以稳步推进的前提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莫里斯·梅斯纳说: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胜利解决了过去日趋严重的、长达一世纪之久的混乱。被称为“一盘散沙”的中国,正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则断言:中国模式,将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影响整个世界。

——摘编自胡伟《新中国的政治发展:成就、途径和道路》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政治制度的架构,并说明影响英国政治体制的文化内核。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政治制度相比,新中国在制度体系上的主要区别,并分析其原因,简述“中国模式”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