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政治文明的发展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 是“家族”, 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人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才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全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 (1937年10月)

材料二   二点即乘车赴中南海怀仁堂,开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次大会。最要者为通过《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 及选举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全体委员······及全体代表由车运至天安门外之广场上,为过去反抗帝国主义、封建魔王而殉难之志士以及解放军之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

——节选自《竺可桢日记》(1949年9月30日)

材料三 三点至怀仁堂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今日通过国家大宪章,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所以外国记者亦特多……票写好后分为八组,十个票箱投票。票上有汉、藏、蒙、维吾儿四种文字……主席团开会,周恩来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节选自《竺可桢日记》(1954年9月20日)


(1)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中“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内涵,分析揭开“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的原因。
(2)材料二中记载的会议体现了哪些精神?评价这次会议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政治的发展,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
2020-10-13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改革开放前后,农业农村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1949一1978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示意图


——据蔡继明、刘澜飙《中国三大阶层的收入分配》

材料二 下表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化情况表

年份农民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其他收入
数额(元)比重(%)数额(元)比重(%)数额(元)比重(%)
198331022873.55818.7247.7
198854540373.911821.7247.7
199392167873.619521.2485.2
19982160146667.957426.61205.6
20032622154158.8918351636.2

——据《2004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特点并分析其基本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曰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1-08-22更新 | 2130次组卷 | 56卷引用:重难点专题04列强侵华和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救亡探索-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4 .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71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情况

年份项目
1952总产量1.64亿吨130.4亿吨135亿吨0.65亿吨
比1949年增长36%193%754%105%
1957总产量1.95亿吨164亿吨535亿吨1.3亿吨
比1952年增长19%26%296%100%
(1)1952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49年有所增长,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有所增长。这两次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序号史实
11980年,中央确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3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4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5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6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7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2009年,中国货物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额居世界第二位
92010年,中国的粗钢、水泥、化肥、棉布等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中国跃居“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10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2)阅读上表,从“改革开放与社会进步”的角度,任选两个史实,提炼一个主题。从所学知识中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史实,运用这三个史实对所提炼的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史实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5 . 经济结构的变动通常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表

类型19521956
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二   下列图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饼状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形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有制结构的新变化及其历史意义。
2019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2~1854年,俄、法、英、美、波等国先后研制和开发了石油产品、设备与油田。1859年,美国钻出第一口现代工业油井,标志着近代石油产业的开端。1861年,一船煤油从美国抵达英国伦敦,打开了石油贸易的大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汽车、飞机等新产业兴起,欧美各国在政府支持下大力发展石油产业,极大带动了石油业的成长。19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为2100万吨,到1940年猛增至3亿吨。美孚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等众多石油公司涌现出来,迅速扩张规模,垄断了炼油工业与销售市场。1920年至1945年,美国16个州发现油田,美国石油发明并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南美与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也得到开发,并形成剧烈竞争。

——摘编自王才良《世界石油工业140年》

材料二   中国近代石油业起步于19世纪后半叶,经过多年发展,基础仍极其薄弱。1904—1948年,旧中国累计生产原油仅278.5万吨,而同期进口“洋油”2800万吨,被西方讽为依赖“洋油”过日子的“贫油国”。新中国成立后,广大石油工人以主人翁姿态努力工作,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50年代末,我国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工业基地,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达到40%。1960年春,数万石油大军在大庆展开了一场石油大会战,依靠“铁人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仅用三年半时间就高速度高水平拿下了大油田。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石油已可以基本自给。此后,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等相继建成,炼油工业也得到发展。到70年代,我国原油产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不仅能满足自身需要,而且可以出口石油。

——摘编自申力生《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第二、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世界石油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石油业薄弱的主要原因,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石油业发生的巨变。
7 .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经济政策的调整,以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了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则比较稀少的现状。

——摘编自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并概述其重要作用。

材料二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8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复兴之路》解说词


(2)材料二中“社会变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材料三   水果历来是属于温饱之外的奢侈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果已逐渐成为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内容。以西瓜为例,在1982年居民还为买瓜走远路,排长队,而到1985年西瓜市场放开后,西瓜上市量大,质量好,购买方便。到90年代初期,北京人均消费水果47公斤,接近世界最高水平。美国的蛇果、墨西哥的青柚、印度尼西亚的毛丹、新西兰的杨桃、韩国的丰水梨、日本的水晶梨、智利的红提子……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的50多种水果摆满商厦柜台。

——摘编自张太原《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生活的变化》


(3)材料三反映出北京居民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交通比秦汉时有进步,且为隋宋所不及。交通干路往还交织,干路之长至少应在二万五千里以至二万六千里。唐有驿一千六百三十九所,驿三十里一置。据《元和郡县志》载,上都(长安)与各州之间都有通道,各方路线俱自长安辐射。唐代运河的使用,提高了东南诸郡在全国的地位,在交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的域外交通,“入四夷之路,最要者七”,尤其是安西入西域道、安南通天竺道以及广州通海夷道,路线最远。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   近代以来,火车、轮船逐步代替了车马和帆船,原来因地方荒僻、交通不便而滞留下来的物产能够运出去,变成有价值的商品;大量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商品也得以运进来,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辟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总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

——据苏生文《中国早期的交通近代化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强调:“交通运输是建设中一种先行部门”。经过努力,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建设取得新进展,运输能力有了较大提高。1952年到1957年,新建铁路33条,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25万公里,翻了一番。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交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交通领域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交通建设的意义。

9 .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新中国成立前夕,紫砂行业衰落。建国后紫砂壶生产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阶段紫砂壶生产状况
1955年—20世纪70年代末1955年,“宜兴紫砂生产合作社”成立1959年,国营“宜兴紫砂厂”建立。
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初,民营紫砂厂陆续建立,1998年,国营“宜兴紫砂厂”改制为民营,紫砂陶匠和私人工作坊涌现。

从所有制变化的角度,概括建国以来宜兴紫砂壶企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19-03-21更新 | 408次组卷 | 16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摘编自龚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状况如何?为此,新中国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

年份项目
1952年总产量1.64亿吨130.4亿吨135亿吨0.65亿吨
比1949年增长36%193%754%105%
1957年总产量1.95亿吨164亿吨535亿吨1.3亿吨
比1952年增长19%26%296%100%

——摘编自龚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上表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怎样的状况?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