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77-1978年,广州的国有商业企业进行了以下改革:努力提高业务和技术素质,加强内部管理,落实按劳分配政策,恢复早市夜市,提高服务质量等。这些改革
A.推动了对外开放局面形成B.受到国家政策的直接影响
C.深化了国有企业体制改革D.活跃了社会商贸流通市场
2 . 中国的改革开放。

材料一   改革开放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大事
1978510谷牧、邓小平出访西欧五国、日本、新加坡
197812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1980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19845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410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0中央、国务院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
1992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1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摘编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材料二   在列宁的倡导下,192011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颁布了租让法令,其主要内容是:由苏维埃政权同外国资本家签订合间,把企业、矿山、森林等租给外国资本家经营开发,他们利用苏维埃国家和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把一部分产品交给苏维埃国家。邓小平大胆地提出了创办经济特区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租让制思想。1921年,列宁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邓小平进一步得出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则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结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持。

——摘编自陈书月《留学经历对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形成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过程的特点。
(2)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该说法的依据。
3 . 下面为我国城市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就业人数占城市就业人口比重(%)图。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主体B.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探索成就
C.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呈多样化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2022-05-14更新 | 291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高考临考信息历史试题
4 . 1979年上半年,晋东南地区有关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政策被概括为“一取消”“两不许”“三可以”。即取消平均主义“大概工”;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可以按定额计酬,可以按时记工加评议,可以包工到组、联系产量计算报酬。这反映了,此时晋东南地区
A.农村改革探索较为慎重B.广大农民市场意识显著增强
C.政府经济职能不断强化D.人民公社体制退出历史舞台
2022-05-13更新 | 26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1980年,天津化纤厂党委明确向职工指出,外国专家不是“外国资本家的代理人”,而是“受雇于外国资本家的劳动者”,鼓励职工和外国专家交朋友,虚心做外国专家的学生。这一做法
A.开启了城市改革开放的步伐B.否定了阶级斗争的理论
C.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冲破了僵化思想的束缚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是影响中国60年的几个重要经济事件。

事件简介
公私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经过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阶段。前者是指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非干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
农业学大条、工业学大庆1964210日,《人民日报》号召各国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精神。同年工业战线学“人大精神”,为工业发展而苦干,不为名利,自力更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中共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这一制变逐步在全国推行
价格双轨制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1981年,国家允许在完成计划的前提下企业自销部分产品,其价格由市场决定
国金股份制改革中共十五大正式决定对国有企业实行大规长的股份制改革。如今,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1120日,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迈克尔·肯尼思·穆尔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将于1211日生效,中国将于同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要求:写出所选事件,通过阐述得出特点,阐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2-05-09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978—2008年,中国经济结构变化表(单位:%)

类别年份197819902008
产业结构GDP占比农业28.227.111.3
工业47.941.348.6
服务业23.931.640.1
城镇人口占比城镇人口17.926.445.7
所有制经济工业总产值占比公有制10081.569.3
非公有制018.530.7

材料二   苏东的改革思想是存量改革,也就是着眼于更有效地配置现有的资源存量,而中国的改革是渐进式的增量改革。休克疗法的根据是通过一个比喻,即“不能分两次跳过一个鸿沟”,但如果鸿沟太深,两端的距离过大,跳下去等于是自杀,苏东的改革就是这样的情形。中国通过渐进式改革,创造出经济的增量,让鸿沟逐渐填平,缺口越变越小。在双轨制下,市场价格比计划价格高,根据市场价格不断调整计划价格,两种价格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小,而且,由市场配置的比越来越高,所以,在沟底越来越浅、缺口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到最后一步就可以跨过这个鸿沟。从改革的效果来看渐进式的增量改革方式更为有效。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第二版)》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的角度对中国体制改革进行解读。(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林毅夫“中国改革是渐进式增量改革”的理解。(要求:理解准确,解释清楚,逻辑严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自费来华留学生的来源发生重大变化。例如,1992年来华留学生总数为1.4万人,其中自费来华留学生总数为1.1万人,占比达到75%,分别来自日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等资本主义国家。这一现象
A.反映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国际共识B.助力新时期国家外交战略
C.表明中国科技水平赢得世界认可D.加剧了国内财政经济压力
9 . 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地方的供销社售货员因自身职业的优越感,对顾客态度十分蛮横,甚至很多供销社挂起了“不许打骂顾客”的标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影响B.改革初期制度不够完善
C.供销社售货员素质偏低D.市场经济体制刚刚起步
10 . 2017年度《全球制造500强》排行榜中,中国有76家制造业企业上榜,企业上榜数量居世界第三位,一批优秀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如华为、格力、联想、海尔等。它表明了中国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国际的竞争力增强
C.制造业整体水平高D.民营企业比例较大
2022-04-20更新 | 9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