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罗马法)存在明显的缺陷。”解决这一“缺陷”的关键是
A.习惯法的使用
B.《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C.万民法的实施
D.自然法的进一步发展
2018-02-06更新 | 189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淄博市实验中学2019年1月期末考试模拟高一历史试题3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世界)部落组织让位于城邦;其他社会等级起来向贵族阶层挑战;工商业开始发挥重大作用。促使上述转变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特殊地理环境B.外来侵略的危险C.和平安定氛围D.民主政治的建立

3 . 法治即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实施法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五表凡以遗嘱处理自己的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诸八议者(注:八议者指与封建贵族有关的亲、故、贤、能、功、责、勤、宾等人),犯死罪,……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材料三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

(2)依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先生“悉以宪法行之”中的宪法指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法国、德意志帝国三国建立政体的标志性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

4 . 罗马共和制组成的重要机构不包括:(     
A.保民官B.执政官C.元老院D.公民大会
2016-12-07更新 | 5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山东省邹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B.轮番而治C.人民主权D.独立自治
2016-11-27更新 | 413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菏泽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2014·上海·高考真题
6 . 罗马从共和体制向帝国体制转变的主要特征是
A.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
B.最高决策权从元老院转入元首手中
C.平民获得了担任各种公职的权利
D.版图从意大利半岛扩展至地中海沿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所示,公元1世纪丝绸之路打通后,连接了东西方两大帝国(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同时也连接了不同类型的文明,因此丝绸之路又被誉为“人类文明的运河”。该运河在当时承载的文明有
   
1世纪左右丝绸之路上主要文明区域
A.万民法B.冶铁技术及铁器
C.青花瓷D.马铃薯、西红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