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在阿姆河流域(阿富汗)发现了与当地迥然不同的一处希腊风格的遗址——阿伊·哈努姆城。从考古发掘看,该城的神庙是凹进式的,这属于典型的两河流域风格,里面也有浓重的波斯信仰特征。这说明该城(  )
A.深受西亚文明的影响B.希腊化的程度较低
C.实现希腊文明本土化D.文明的交流与融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的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上述史实共同说明(     
A.不同文明间的相互影响不断扩大B.西亚是世界文明的起源地
C.希腊文明的发展得益于西亚文明D.交流借鉴有利于文明进步
2023-01-18更新 | 2039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锡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埃及文化的发展历程(部分)

时间段发展表现
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30在北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形成了古代埃及文化,出现了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莎草纸等。几乎同时,西亚地区形成了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南亚次大陆上形成了古印度文化;东亚形成了中华文化。
从公元前4世纪晚期—公元前30年,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包括埃及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这段时期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
18世纪—19世纪上半期1798年,拿破仑率军侵入埃及,建立起法国殖民统治。
184011月,埃及被迫签订《英埃协定》,埃及走向半
殖民地。
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英法资本随之涌入,毁坏埃及民族工业,在埃及成立“欧洲内阁”,建立傀儡政权。
19世纪上半期,面对殖民侵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主动接受西方的思想和技术,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据《埃及史》整理


请选取材料中的任意一个时间段,概括埃及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并对其进行合理解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某同学在学习亚非文明古国时查找了一张地图,相关内容标注正确的是(     
A.将阿拉伯数字标注在①B.将人首飞牛石雕标注在②
C.将莎草纸制作标注在③D.将大小麦原产地标注在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由于印第安人和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相距太远,无法联系,又由于他们没有马,不知道使用铁犁和车轮,因而,比起亚洲、欧洲大陆较发达的区域,他们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要较为落后一步。”这一论述旨在(     
A.论证区域文明发展的差异性B.说明文明交流的必要性
C.阐明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性D.揭示美洲文明的落后性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图所示

(注:古典文明指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摘编自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结合世界古代史相关知识,从“文明的汇聚与传播”角度对材料进行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1~2世纪间在埃及法尤姆地区出现了一种为死者描绘的肖像,故名法尤姆肖像(如图)。这是公认的古埃及传统,然而其面部的写实与敏感性却又可以在罗马帝国的任何一处地方找到,甚至还出现过身着罗马衣袍的埃及人的画像。由此说明,罗马的扩张(     
A.传播了罗马的进步文化B.扼杀了埃及的传统文化
C.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复兴D.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
8 . 公元前14世纪中期,埃及和赫梯不断进行战争。在战争的过程中,埃及人学会了赫梯的铁器铸造和使用方法。随后,埃及也进入了铁器时代。这种现象表明古代战争是(     
A.铁制武器的试验场所B.民族交融的主要原因
C.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D.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9 . 《后汉书》《晋书》记载,甘英历尽险难抵达安息西界,临海欲渡,安息西界船人对甘英说:“海水广大,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这一史料可用来佐证(     
A.汉朝试图与大秦建立官方往来
B.汉朝与罗马帝国已有直接的交往
C.西汉与罗马帝国缺乏文化交流
D.缺乏冒险精神是出访失败的主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世界不同文明在相互碰撞、交流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河北涿州的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枚金币。据考证,其为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五任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在位时所造,年代为回历80年,即公元699-700年(中国唐朝武则天圣历二年至三年)。这是阿拉伯世界历史上铸造的第一种货币。此币没有人物或偶像图案,两面有文字,正面的阿拉伯文意思为“别无他神,唯有真主,真主举世无双”。

——摘编自王雪农《涿州唐墓出土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金币》

材料二   (巴格达)市场上有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和马来群岛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中亚的红宝石,东非的象牙、金沙和黑奴,北欧和俄罗斯的蜂蜜、黄蜡、毛皮和木材……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材料三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大,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当然也有和平交往,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枚金币的史料价值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的表现。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并谈谈你对古代文明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