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0 道试题
1 . 有中国学者评述说:“日本模仿盛唐制度,而不取道教:抄袭我国典章,而不用宦官:效法宋明社会礼俗,而不学缠足。殊不失为明智。”该学者旨在说明日本在学习外来文化时
A.接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但并没有全盘接受
B.广泛地传播了中国的儒家经典以及辞章之学
C.建立起了一整套独特的幕府政治统治机制
D.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中国之外国家的影响
2 . 据《高丽史·百官志》记载:“成宗大新制作,定内外之官,内有省、部、台、院、寺、司、馆、局,外有牧、府、州、县,官有常守,位有定员,于是一代之制,始大备。”由此可知,成宗的“大新制作”(     
A.开启了官僚政治体制B.借鉴了中国政治模式
C.结束了制度混乱局面D.实现了国家政治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这反映出(       
A.土地买卖之风盛行B.庄园经济开始形成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幕府统治趋于瓦解
4 . 《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重大”可以理解为
①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②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度
③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④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0-03-24更新 | 125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646年,孝德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649年,孝德天皇下诏令留唐归来的国博士高向玄理与僧旻“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由此可见,孝德天皇(     
A.铲除了国内割据的基础B.效法唐朝全面改革
C.借助唐朝树立自身权威D.借鉴先进政治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德里苏丹国的上层统治阶级都是来自印度以外的封建主。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成为这个国家的社会基础……侵入印度的伊斯兰教统治者既具有统治阶级和侵略者的特征,又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一状况造成了(     
A.德里苏丹国统一了整个印度B.婆罗门教最终走向瓦解
C.印度社会宗教状况错综复杂D.印度教逐渐为主要宗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两汉时期,日本统治者经常派使者到中国朝贡并接受册封。隋朝时,日本企图侵占朝鲜,并在使隋提交的国书中使用“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之语,后又表述为“东天皇敬问西皇帝”。这反映出(     
A.日本的自大和扩张野心B.日本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大化改新强化中央集权D.朝贡体系维系东亚和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某学生在学习中古时期世界历史时,对不同地域文明特征概括如下。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东欧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融合美洲、北非文化
南亚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成为东西文明的纽带
西欧基督教成为文化符号,教权与王权竞争共存
东亚融汇华夏文明的因子,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9 . 《高丽史》记载:“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光宗用双翼(五代后周官员)言,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大抵其法,颇用唐制。”据此可知,高丽
A.科考以进士科与明经科为主B.仿照唐代糊名制以防止舞弊
C.选官制度是模仿中国的产物D.朝廷与后周的关系非常密切
2021-11-02更新 | 789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公元603 年,摄政圣德太子制定“冠位十二阶”,规定官阶晋升不再以氏族门第而以个人的才干和政绩为依据。公元604年,又制定“宪法十七条”,强调“国无二君,民无两主”,号召贵族百官“以和为贵,以礼为本”。这些举措(     
A.反映了大化改新的政治意图B.意在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C.确立了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D.使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2023-11-02更新 | 229次组卷 | 7卷引用:重难点09 近代以前的世界-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