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大陆发现后,美洲独有独产的许多重要农作物传开到其他大陆大洲,深刻地影响了全球农业和世界人民的饮食生活。其传开的路线一部分是先传入欧洲再传遍世界,也有一部分直接从美洲传入亚洲或同时从欧洲和美洲传入亚洲。比如番茄就先从美洲经太平洋传入亚洲,烟草也由美洲先传入亚洲,还有可可亦先经太平洋传入亚洲,花生从西方、东方(美洲在亚洲的 东边)双向传入亚洲,木薯也从西方、东方双向传入亚洲,等等。

17世纪初,亚洲人(包括菲律宾人、中国福建人、菲籍福建人)已在菲律宾马尼拉湾建造西班牙船。亚洲人还挤入和逐步取代西班牙海员的位置,他们中有些人早在1565年就随乌尔达涅塔的船到了墨西哥。在那次航行中,勒加斯比把亚洲奴隶送到他在阿卡普尔科西北的柯尤卡庄园。从那时起,菲律宾人、东南亚人、在菲律宾的中国人便以各种身份走这条航路乘西班牙船去了美洲墨西哥,其中许多人不再返回。

——张箭《论亚——美跨太平洋新航路的开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注释①为例,对图中②③④三项进行注释。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2023-05-0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1550年后,玉米成为大西洋沿岸非洲人的主要食物。用大型仓库储存的玉米使西非海岸的奴隶禁闭营里关押大量奴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玉米先于奴隶贸易传入非洲B.跨大西洋经济交流继续扩大
C.玉米种植促使非洲人口剧增D.非洲奴隶主导了玉米的推广
2023-05-07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8世纪,北美南部各个殖民地相继被开辟出来,一些热带和亚热带疾病也开始肆虐。这些疾病主要有疟疾和黄热病,当然还包括天花、伤寒、痢疾等。欧洲殖民者此前很少与这些疾病接触,因此他们也极易感染上述疾病,所以许多人死于非命。这些疾病在北美的传播(     
A.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B.是近代欧洲商品输出的产物
C.导致印第安文化的毁灭D.加剧了土著与欧洲人的矛盾
4 . 如表所列为某学习小组研究16世纪的世界所搜集到的信息。据此可推断,该学习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16世纪的世界
原本相对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逐渐衰落,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
随着“哥伦布大交换”的进行,美洲的诸多特产传播到欧亚大陆,特别是其农产品的传播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商路转移D.物种交流
5 . “历史之成为世界历史,其自身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一个由原始的相互闭塞的不同人群的历史,逐步打破彼此间的闭塞,日益加深各族、各地区间的联系,终之构成一个在全局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的过程。”下列关于“全局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说法正确的有(     
①大洋洲出现族群混合现象是其形成的具体表现之一
②“全局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形成使得番茄开始出现在美洲
③随着“全局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形成,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
④“全局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的形成改变了历史发展进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6 . 这幅画描绘荷兰某家庭围坐煤油灯下,年轻的女人面前有一大盘热气腾腾的蒸土豆,对面老妇人在向杯中倒麦芽咖啡。他们生活贫寒,却安详和平静。“我要告诉人们一种与文明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梵高说。关于该画历史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A.原产于美洲的咖啡已传入欧亚地区B.第二次工业革命尚未影响荷兰
C.马铃薯已作为食物在欧洲推广D.机械通风储粮技术已广泛使用
2023-04-22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幅图(图)是画家阿·米耶尔直接采画自生长着的玉米……1542年,被录入在德国植物学家廖恩哈德·福克斯编纂的《植物志》中印刷出版。福克斯在《植物志》记述:“它现在生长在所有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

1601年的一份威尼斯市场交易所的官方文献说,“玉米被最贫穷可怜的人们购买,对于他们来说玉米是一种具有便宜市价赖以维生的资源”。

=

——摘编自张箭《新大陆玉米在欧洲的传播研究》

材料二 玉米比小米、高粱和块茎植物都要容易保存得多。因此,酋长和国王们可以通过集中储存、集中分配食物来实现权力的最大化。在非洲西部的林带,玉米推进了比以往规模更大的国家的产生。阿萨迪王国自17世纪70年代后开始进行扩张,而其先头部队就以玉米为食,因为士兵们在远方的战役中可以随身携带这些食物。对于商人驼队来说,玉米也是很好的便携食品。因此,玉米还促成了包括奴隶贸易在内的大西洋非洲的商业化。如果商人及作为他们财产的奴隶找到一种方便携带的食物供应的话,奴隶贸易就更容易深入内陆地区。用大型仓库储存的玉米也使人们可以在西非海岸线臭名昭著的奴隶禁闭营里关押大量奴隶。

——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1)根据材料一,对于研究玉米在欧洲的传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结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玉米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物种交流的主要因素。
8 . 下图反映了美洲被发现前后人种构成的变动,造成近代美洲人口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欧洲人的殖民扩张和掠夺B.三角贸易等奴隶贸易的流行
C.天花、水痘等疾病的传入D.白人、黑人、混血人种增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记载,哥伦布在结束第一次的航海返回西班牙时,玉米被不经意间带回了欧洲,但当时美洲的玉米饮食文化却没有相应地传入欧洲。由于玉米的种收比是小麦的520倍,所以16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在威尼斯平原规模种植玉米当作粮食,而不再是观赏作物。到16世纪末人们已用玉米面、小麦粉、还有其他谷类的粉混合烤制面包。玉米从西班牙和意大利两个较早的发源地出发,以扇形阵势向巴尔干地区扩展。从 17 世纪早期,玉米被引种到俄国和周围地区。玉米传开后,欧洲多种作物的轮种开始推行,渐渐取代了传统的冬季休耕的农作制度。18世纪欧洲的小麦价格约等于玉米的两倍,故有学者称,“在十七世纪,尤其是在十八世纪,由于玉米充当农民的主食,小麦就能提供大宗的商品粮”。由于稻米在欧洲栽培很少,故玉米在欧洲慢慢发展为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这一点不同于亚洲。它与从美洲传入的其他粮食饲料多用途作物马铃薯、甘薯一起,支撑起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

——摘编自张箭《美洲玉米初传欧洲论略》等

(1)结合材料绘制一个有关玉米在欧洲传播的时间轴(要求:用黑色中性笔作图,包含时空等信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玉米传播对欧洲的影响。
10 . 下图(图3)是1515年丢勒创作的木版画,其原型是一只从印度被运送给罗马教皇的军牛,这是欧洲自从罗马帝国以来第一只活的犀牛样本。而在意大利,人们正以极大热情发掘古罗马的建筑与雕像。古物的再现振奋人心,不过丢勒从未能亲眼目睹这头犀牛,因为它不久在意大利死于一次海难。由此可知(       

《丢勒的犀牛》

A.全球性的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B.新航路的开辟造成了物种的灭绝
C.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相互影响D.传播基督教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