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经济全球化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也增加了冲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通常把全球化看作是当代社会独有的现象,但早在2000年前,全球化就已经是事实,它提供着机遇,带来了问题……对大多数古人来讲,世界的概念其实还局限在当地,人与人之间的贸易交流都在小范围内进行。然而,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由此产生了一个不同的世界,人们的趣味和观念都会受到商业产品、艺术风格和几千英里以外其他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图:公元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


——据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实现了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纵向和横向发展,不论是发展速度或规模。但在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同时,它面临着难以解救的矛盾。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00年前全球化已经是事实”的标志事件,并结合所学,试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史实为例,分析古代商业贸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全球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主要区域,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近代商业贸易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列强实现“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纵向和横向发展”时生产组织形式所发生的变化,分析指出资本主义扩张过程中产生的“难以解救的矛盾”。
2023-04-27更新 | 2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4月阶段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用挑战与应战揭示文明的起源、发展与衰落。有学者认为,这种挑战与应战的理论也可用于观察近现代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并提出在近现代民族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大致出现了四种挑战与应战的局面(此处选取了前三种),具体如下表所示:

时间

二战前

二战后

15世纪-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80年代

20世纪80-90年代

挑战者

西方

西方

经济全球化

应战者

西方

东方

西方、东方

挑战方式

战争

经济

军事、经济

经济、民主

经济

应战方式

战争

经济

革命

全面的民族国家构建

区域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等

——摘编自董世举《东、西方民族主义发生的差异——兼论民族主义发展中的挑战与应战模式》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一种挑战与应战的局面,围绕近现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合理)
2023-04-26更新 | 537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历史之成为世界历史,其自身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一个由原始的相互闭塞的不同人群的历史,逐步打破彼此间的闭塞,日益加深各族、各地区间的联系,终之构成一个在全局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的过程。”下列关于“全局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说法正确的有(     
①大洋洲出现族群混合现象是其形成的具体表现之一
②“全局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形成使得番茄开始出现在美洲
③随着“全局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形成,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
④“全局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的形成改变了历史发展进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迁徙始于15世纪末,历经4个多世纪,至20世纪初各主要移民接纳国纷纷制订和实施限制移民政策,造成移民人数剧减。大迁徙的兴起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若从这些因素与迁徙之间的互动关系来看,可归纳为两类因素:推力因素即移民原居住地,促使或迫使他们移居他地的那些因素;吸力因素即移民移居地,吸引他们前往该地的那些因素。大迁徙以及应运而生的新国家、新文化和新民族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格局。

——摘编自潘兴明《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迁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近代某地区的移民状况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清晰,史论结合。)
5 . 这幅画描绘荷兰某家庭围坐煤油灯下,年轻的女人面前有一大盘热气腾腾的蒸土豆,对面老妇人在向杯中倒麦芽咖啡。他们生活贫寒,却安详和平静。“我要告诉人们一种与文明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梵高说。关于该画历史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A.原产于美洲的咖啡已传入欧亚地区B.第二次工业革命尚未影响荷兰
C.马铃薯已作为食物在欧洲推广D.机械通风储粮技术已广泛使用
2023-04-22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人口迁徙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玉米、西红柿、花生、葡萄从等物种从美洲经由欧洲传入亚洲
B.马、牛、羊、鸡等家畜家禽经欧亚传入美洲
C.南瓜和甘薯的传入,直接影响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口的增长
D.小麦、燕麦、大麦、玉米等农作物,经由欧亚引入美洲
2023-04-21更新 | 20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幅图(图)是画家阿·米耶尔直接采画自生长着的玉米……1542年,被录入在德国植物学家廖恩哈德·福克斯编纂的《植物志》中印刷出版。福克斯在《植物志》记述:“它现在生长在所有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

1601年的一份威尼斯市场交易所的官方文献说,“玉米被最贫穷可怜的人们购买,对于他们来说玉米是一种具有便宜市价赖以维生的资源”。

=

——摘编自张箭《新大陆玉米在欧洲的传播研究》

材料二 玉米比小米、高粱和块茎植物都要容易保存得多。因此,酋长和国王们可以通过集中储存、集中分配食物来实现权力的最大化。在非洲西部的林带,玉米推进了比以往规模更大的国家的产生。阿萨迪王国自17世纪70年代后开始进行扩张,而其先头部队就以玉米为食,因为士兵们在远方的战役中可以随身携带这些食物。对于商人驼队来说,玉米也是很好的便携食品。因此,玉米还促成了包括奴隶贸易在内的大西洋非洲的商业化。如果商人及作为他们财产的奴隶找到一种方便携带的食物供应的话,奴隶贸易就更容易深入内陆地区。用大型仓库储存的玉米也使人们可以在西非海岸线臭名昭著的奴隶禁闭营里关押大量奴隶。

——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1)根据材料一,对于研究玉米在欧洲的传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结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玉米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物种交流的主要因素。
8 . 咖啡豆原产自非洲埃塞俄比亚,茶叶原产自中国。15世纪后,这两种饮品作物在欧洲市场逐渐流行开来。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中期,咖啡与茶几乎在同一时间传入北美地区。这反映出(     
A.欧美社会经济繁荣B.殖民扩张的加剧
C.丝绸之路得到拓展D.世界联系的增强
2023-04-1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等5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图反映了美洲被发现前后人种构成的变动,造成近代美洲人口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欧洲人的殖民扩张和掠夺B.三角贸易等奴隶贸易的流行
C.天花、水痘等疾病的传入D.白人、黑人、混血人种增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番薯最先传到了菲律宾,在当地广为栽种,因而为了让与其贸易的褊建商人所熟知,这些商人在明末把它引入福建种植,“初种于漳郡,渐及泉州,渐及莆田,遮则长乐、福清皆种之”。后来,番薯从福建传入江浙,广泛种植,接着在其他地区也推广开来。花生,又名落花生,最早在福建引种。到了清代,花生在全国各地普遍种植。

大约16世纪末和17世纪前半期,已有一些中国商人、工匠、水手、仆役等,到墨西哥和秘鲁侨居经商或做工。由于他们是从福建月港经由马尼拉辗转而来的,因而被称为“马尼拉华人”,其中绝大多数为福建籍移民。据估计,从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移居拉丁美洲的马尼拉华人有五六千人。据记载,早在16世纪,墨西哥城和阿卡普尔科就已出现了“唐人街”或“唐人城”。

——摘编自林国平《闽人与海外农作物的传入》

提取材料中的一则或多则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述。(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述准确全面。)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