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纵观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发展史,可以窥探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中央机构演变示意图(7世纪至19世纪)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后来,随着“内阁制”的形成,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化作一种由主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其负责对象也由原来的国王转变为议会。
——马克土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912年2月14日,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召开,南京参议院的十七省代表投票,每省一票,袁世凯以全票当选,于3月10日在北京就任。
—一凤凰网《被误读了百年的袁世凯“窃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判断图2、图3首先出现的朝代,并指出由图1到图3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2)据材料二,指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新体制”及其特征。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民国政府采用了近代西方何种政体方案?并指出在《临时约法》中为预防袁世凯权力膨胀而进行了怎样的制度设计?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建设发展的认识。
2016-12-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黑龙江海林林业局一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2 .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以正式法律的形式宣布取消国王经常用以干预法官独立司法的法律豁免权和中止权,明确规定国王不得中止法律的实施,未经议会同意,也不得行使法律豁免权。1701年,议会又制定《王位继承法》,宣布法官只要“品行端正”即可一直任职;法官在议会两党的请求下才可罢免;法国的基本薪俸应予以保障,从公共财政中支付。第一个现代法治国家由此诞生。
——程汉大《政治与法律的良性互动——英国法治道路成功的根本原因》
(1)据材料一,说明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法治国家的理由。
材料二 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制度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民众与政府之间、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各部门间争议的仲裁者和国家许多最重要问题的终极权威。……不过,联邦法院的权力仍然受到间接的约束,美国宪法中的制衡原则依然有效。……总统对联邦法官的任命权,再加上参议院的确认权;像对其他联邦官员一样,国会可以对联邦法官行使弹劾与罢免权。
——任东来、陈伟等《美国宪政历程》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最高法院成为“终极权威”的原因。据材料二指出联邦法院的权力受到哪些约束?
材料三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是中国宪政民主的开端,……是20世纪中国最民主的时期。……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民主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全面发展。在经济方面,北京政府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文化方面,公民言论和思想自由空间的扩大,……涌现了众多甚至至今尚难超越的“新人物与新思想”。
——王轶群《近代中国宪政民主的轨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民主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全面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
2016-12-12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如东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是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 “正确估计支配人类心灵的对权力的迷恋及滥用权力的癖好”,提出“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止他人侵犯。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已在古代和现代的实验中显示出来”。
——华盛顿
材料三   这一年(1796年),中国的乾隆皇帝传位于嘉庆,自己整整做了61年皇帝。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权利法案》从哪些方面限制国王的权力?在这种体制下英国国王的地位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以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总统与中国皇帝产生的方式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与英国相比,美国在政治体制上作出了哪些重大创新和改变?
2016-12-12更新 | 5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六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两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发展进程简表
英国
法国
1215年颁布《大宪章》,确立起有限君主制的政治体制;
1265年孟福尔召开议会,创立了英国议会的雏形,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起来;
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
1832年、1867年和1884年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 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1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法两国民主进程中各自呈现的主要特点。他们反映了当时世界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材料二     权力监督中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从功能上说,它最多只能起到事后的作用。……于是就会产生一种监督权由谁来监督的问题。而权力制衡中的权力则不同,它是一种内在的权力。在权力制衡中,每一个权力的行使者都具有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制约者的双重身份。权力的行使者不仅受到其他权力的约束,而且也同时约束着其他权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2)概括指出材料二的观点,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谈谈美国是如何实现权力制衡的。
材料三   袁世凯3月11日在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第二天便在南京公布《临时约法》,塞给袁一部他未参与制定的“宪法”,束缚其手脚。《临时约法》违背了孙中山的建国理念和同盟会的革命方略。辛亥前,孙一直主张革命成功后实行美国政体,《组织大纲》集权于总统完全符合他的意愿。
——范福潮《<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临时约法》“违背了孙中山的建国理念”
(4)有人说“民主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多选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016-11-27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一·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乾隆壬子( 1792年),纯皇帝(乾隆帝)特旨裁之。
——昭裢《啸亭杂录》卷4《议政大臣》
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奕䜣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
材料二 在西欧中世纪则出现了一些宪政雏形,如君主与贵族的契约关系、贵族的政治权利和君权有限、对王权限制的宪章。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分权与制衡原则。洛克提出了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三权分立的观点。孟德斯鸠则提出,三权不仅要分立,而且要相互制约。
——据傅兆龙《国家权力制约论》、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等
材料三   1909年8月23日清廷颁布了《资政院章程》。资政院“以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议员分钦定和互选两类,……资政院的职权有:一、国家财政的收支预算;二、财政收支决算;三、税法及公债;四、新定法典及以后修订;五、其余奉特旨交议的事件。
——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宣统三年四月十日(1911年5月8日),颁布新订内阁官制,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任命奕助为总理大臣。阁员13人中,满族占9人,其中皇族又占7人,汉人占4人,……责任内阁只对君主负责,内阁总理及各大部大臣由君主任命,……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据材料一,说明“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设立都体现了分权”这一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的“分权”目的有何区别?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权力制约思想形成的背景。以近代英国政体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英国在达到中央集权的同时,又是如何通过分权避免专制的?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晚清改革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5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西省运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6 . 近代以来欧美国家长期居于世界政治舞台的核心,其兴衰更替承载着过去,也昭示着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及其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在两次大战中都成为英国的主要盟友。美国不是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自然衰落的过程中逐步取而代之。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三 人们在描述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时,常常使用“欧洲的衰落”这样的提法…… 欧洲的衰落是相对19世纪它高居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地位的“黄金时代”而言。现在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发展与进步。欧洲,或者说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仍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基地,它的作用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不可或缺。
——据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据材料一指出在“革命与妥协”的方式下英国君主制的发展演变历程。有人认为17世纪以来的英国之所以能够傲视全球、引领世界潮流其渊源就在于1688年的革命,据此 谈谈“光荣革命”对开启现代英国之路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的国内因素。
(3)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对“欧洲的衰落”所持的观点,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016-12-1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自主练习历史试卷
7 . “革命”一词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延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用什么制度打破了“部落政治”?汉朝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打破贵族政治的局面?
材料二 “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爆裂的行动”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以近代中国为例,分析属于材料二所定义的“革命”有哪些?选择其中一场革命谈谈它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家、哲学家乃至政治活动家一般认为,暴力斗争只是“革命”的一种形式,创造性的变化才是“革命”的核心内容。
——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
(3)结合材料三,试以近代英、美两国为例,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指出“创造性变化”的具体表现。
2016-12-12更新 | 4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泉州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8 . 近代社会,实行代议制的民主政治,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限制王权的条款: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等。
材料二 宪法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2007月4日)
请回答:
(1)即使是政体相同的国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分析和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德国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中具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美国民主派领袖杰弗逊称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而材料三中乔治•布什则认为自己“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各自的理由所在。(4分)
(3)近代西方各国代议制民主政治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近代西方政体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其共同的本质是什么?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2016-12-12更新 | 5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第十二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9 . 世界不同地区,在走向民主政治过程中体现出复杂的特点并不断演变。这其中受到这个国家的历史特点、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和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英国和德国先后确立起近代资本主义政体,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1.两国确立了哪一种资本主义政体?建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请一并明确时间)?
2.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点?联系两国实际分析产生不同点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两种政治体制对其本国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6-11-18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明代的君巨冲突中,“礼”被抗争之臣反复提及,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礼”与“理”二者相通,士大夫据“礼”成“理”,持守理在君上的政治价值观,理在君上观的背后支撑是天下为公观、法祖观与君德观,这三种观念在传统政治文化中具有接近公理的地位。在士大夫观念中,已将顺从与匡救并举当作理想的臣道,并不以服从君主为是。明代士大夫虽因官职不同,具体的政治诉求不同,但就朝廷公共权力的分配这一角度看去,都指向反对皇权专制极端化。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

——摘编自李佳《论明代的君巨冲突》

材料二 1837年,维多利亚继承了王位。首相墨尔本把女王寝宫中的侍官换成清一色的辉格党贵妇,诱使维多利亚在政治上采取了自由党立场。1839年墨尔本政府在下院多次遭到保守党批评,在围绕政府重要决策投票时,内阁仅获5票多数,墨尔本决定辞职并劝女王及时任命保守党(由托利党演变而来)领袖皮尔任内阁首相。不料皮尔得寸进尺,非要她遣散宫廷中的辉格党贵妇才会出面组阁。女王愤然回绝,皮尔拒不组阁。女王丈夫阿尔贝特告诫她:身为立宪君主,面对党争应持不偏不倚的超脱态度;尽量任用能在下院获得多数的人为首相。于是,女王邀请皮尔组阁,历时两年的“寝宫危机”以维多利亚的让步落下帷幕。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君臣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君主权力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