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苏联农业集体化进程图。该图反映出,这一时期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A.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做法B.推动了农业高速发展
C.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求D.平衡了国民经济结构
2 . 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的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这一时期,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A.资本主义已过时
B.要求革命改变现状
C.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018-09-08更新 | 69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静海一中等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3 . 瓦列金·别列什科夫(俄)在论著中写道:“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劳动时,农民用一季收成便让全国人吃饱饭。手工业者和服务业的人们也期待着顺利发展生产。重要的一点是,过去的苦难还没有摧毁人们的心理。大多数人们渴望着能够带来快乐富足的劳动。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挣到钱,食品和商品的丰富显示了好好劳动的意义。”这些状况的出现是由于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战时共产主义”的执行
C.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D.赫鲁晓夫改革的推行
4 . 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对各国改革和革命的评价正确的是(        
改革和革命评价
甲.日本明治维新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乙.德意志统一清除贵族统治,确立民主共和
丙.中国戊戌变法缓和国内矛盾,实现君主立宪
丁.俄国十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建立现代国家
A.甲B.乙C.丙D.丁
5 .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这揭示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成果
C.苏联模式存在的问题D.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果
6 . 由如表可知,当时苏联
1929年1930年1931年1932年
集体农庄(千)57.085.9211.1211.05
集体农庄内农户(百万)1.06.013.014.9
农户集体化(%)3.923.652.761.5

A.农业集体化运动蓬勃开展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
7 . 列宁作为十月革命的象征,在俄国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列宁之所以“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十月革命
A.率先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B.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
C.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D.开创了两种制度竞争的新格局
8 . 以下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的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和最迅速的办法。”
②“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国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代替富农而且能够代替个体农民。”
③“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
④“责成每一个粮食所有者,必须在本法令公布一周内,把超过播种田地和自己到下次收获前的定额消费量的全部余粮呈报交售。”
A.②④③①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俄罗斯2008年版历史教材中指出:“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是
A.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危机
C.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