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0 道试题
1 . 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提出,无产阶级国家必须“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通过批发商业把千百小农联合起来,引起他们经营的兴趣”。这一主张(     
A.加强了国家对粮食的控制B.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稳定
C.推进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D.有助于卫国战争取得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之后,斯大林多次发表文章和演说,强调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不同。斯大林认为,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经济落后必然要挨打,因此必须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这一认识使苏联(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经济发展水平赶超欧美
C.消弭了与西方意识形态的分歧
D.依靠政权的力量发展国民经济
3 . 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过程,开创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开辟出一条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材料表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开启了俄国的现代化强国进程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
C.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4 . 下图是形容苏联某一时期的人物形象之一,此人物形象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遭受重创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危机
C.新经济政策隐含了重大危机D.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
2023-07-1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表所示为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产品的指标完成情况。这反映出此时苏联(       

时间


产品项目

1913年

1928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方案

第一个五年计划最佳方案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追加数

实际完成数(1932年)

煤(万吨)

2910

3550

6800

7500

6440

石油(万吨)

920920

1160

1900

2200

2140

生铁(万吨)

420420

338

800

1000

1700

616

钢(万吨)

420420

430

830

1040

592

汽车(万辆)

0.07

10

20

2.39

拖拉机(万台)

0.13

5.5

17

4.89

铁路(万公里)

5.85

7.69

8.8

9

8.18

棉织品(亿米)

25.82

26.78

57

62

26.94

A.“一五”计划符合经济规律B.提前完成了工业化目标
C.民众建设国家的热情不高D.国民经济比例逐步失调
2023-07-1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21年,俄国饥荒迅速席卷而来,这场饥荒引起坦波夫省农民叛乱。据镇压叛乱的图切哈夫斯基将军说,叛乱的主要原因是“对余粮征集制的不满以及在地方上拙笨地、甚至是极为残酷地执行余粮征集”。据此可知,当时苏俄(       
A.积极应对国内外敌对势力B.国家与农民关系亟待调整
C.社会主义革命已提上日程D.市场经济受到进一步排斥
2023-07-1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曾禁止任何私人买卖粮食,全部粮食都必须按照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后随着形势的发展,调整为允许广大农民在缴纳粮食税后,可以将额外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拿到市场进行交换。这一调整(       
A.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B.损害了工人的利益
C.保障了国内战争最终胜利D.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所示为1927~1937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进程的数据统计。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的苏联(       
年份集体农庄数目(万个)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数(万户)占农户总数(%)占播种面积(%)
19271.4819.470.8——
19283.3341.671.72.3
19295.701003.94.9
19308.5960023.633.6
193121.11130052.767.8
193221.11149061.577.7
193322.45152063.081.3
193724.37185093.099.1
A.农村向社会主义过渡B.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C.“苏联”模式得以确立D.公有制优越性凸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如表是苏联经济增长率(%),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1986—1990
社会总产值7.46.34.23.31.8
国民收入7.85.74.33.21.0
劳动生产率6.84.53.33.1
A.斯大林模式的功效日益衰退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新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2023-06-2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面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苏联、德国、美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19291021日,以纽约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暴跌为标志,揭开了一场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序幕。危机最先由美国开始,很快蔓延到德国、日本、英国和法国,以至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当时斯大林抛开意识形态,到欧洲列强那里大买特买。通过对欧美地区技术、设备到人才的引进,苏联逐渐填补了原本在汽车、飞机制造、化学合成、大型机器设备制造等大工业领域的空白。19338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大萧条也直接地、决定性地影响了德国的政局。主张增加失业救济的左派人士组成的米勒内阁被迫辞职。纳粹党在反对左派的工商企业界人士大量的财政援助下迅速胜出,希特勒成为内阁总理。从1933年《授权法》开始,他以法令的方式在实际上消除或控制了德国人生活中所有独立的成分

——工会、学校教会、政党、交流媒介、司法系统和联邦各州。

金懂即烟西虽用在大洋的另一端,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3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危机下的各国选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选择一国或多国均可,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6-28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