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2 . 1928年,苏联粮食产量已接近战前最高水平,达7330万吨;但是到1932年时,尽管耕地面积较1913年增加了3000万公顷,但粮食产量反而降为6987万吨。直到50年代初期,粮食产量一直没有多大变化。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影响苏联农业B.赫鲁晓夫农业改革违背经济规律
C.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影响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2021-04-20更新 | 346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1925年到1931年苏联与部分西方国家的煤铁产量增长对比图,该图反映了
A.苏联工业基础超过同期西方主要国家
B.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政策导向作用明显
C.经济危机使美德法工业产值严重下滑
D.苏联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发生质的变化
2020-11-01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选科新题型测历史试题
4 . 英国政治学家海伍德认为,革命“是一个破坏与取代旧秩序的戏剧性与深远性的变化过程”,政治革命“是包含超出法律范围的大众行为的群众起义,它们通常(并不必然地)带有暴力的色彩”,社会革命是“所有制和经济制度的变革”。按照海伍德的观点,20世纪初期发生在苏俄的革命应该是
A.社会革命早于政治革命的完成B.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完成
C.政治革命为社会革命创造条件D.十月革命比二月革命更为彻底
5 . 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2019-01-30更新 | 2644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浙江卷参考版)
6 . 有学者用“阴云密布”来描绘1920年春天苏俄农民的生活;但在描绘1922年春天他们的生活时,则用了“阳光灿烂”来形容。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实现工业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