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刘继峰《斯大林模式的几点思考》:“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该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层面下斯大林模式的不同”。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斯大林模式是适应苏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产物
B.斯大林模式后期阻碍苏联经济发展
C.斯大林模式是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
D.斯大林模式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

2 . 近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共同的特征和不一样的结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00年,(新)贵族拥有的土地达15%~20%,1780年则达20%~25%,1851年,英国的10个郡中,100~2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900个,300~499英亩的农场数有3200个,500~9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29个,1000英亩以上的农场数有323个。

——沈汉《晚近英国农业史研究综述》材料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从宰杀大半牲畜的消极抗拒,直到出现70万农民卷入的“斯大林的农民战争”。

——卞悟《公社之谜一一农村集体化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农业经营的特征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带来的影响。

3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以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认识到新经济政策
A.是利用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B.是国内战争时期战胜敌人的一种手段
C.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资本主义而曾遭反对
D.是解除国内政治危机的途径
4 . 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这一思想(  )
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B.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C.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D.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