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这一看法实际上强调了
A.政治格局的变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B.自由贸易加快了经济全球化
C.世贸组织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D.经济区域化加快经济全球化
2 . 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反映了(  )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B.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C.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解体D.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3 . 某西方学者说:“直到美国觉察欧洲普遍不满与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险同时出现时,它才被迫制定了‘马歇尔计划’,答应为大规模恢复‘自由世界’的工业提供巨额资金。”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出台的目的是
A.履行“北约”成员的义务
B.缓和两大阵营的紧张局势
C.对抗“华约”集团的冲击
D.扶持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
2017-11-09更新 | 464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历史试题1
4 .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指出:“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材料中“新的力量”不包括
A.中国B.日本C.不结盟运动D.欧洲联盟
5 . 1974年12月,欧洲九国首脑会议决定,将首脑会议定期化,后命名为“欧洲理事会”,作为共同体的最高决策机构。这样做有利于
A.世界两极对峙局面能够尽快结束B.消除日益增长的世界多极化趋势
C.欧共体内部对内和对外协调一致D.遏制来自迅速崛起的日本的冲击
6 . 如图是某高中学生整理的一幅知识结构图,他整理的历史知识主题是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新兴力量的崛起
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7 . 下图是一幅关于“冷战”的漫画。对漫画内涵的解读正确的是
A.美苏核均势背景下的两极对抗
B.美苏之间爆发了直接战争冲突
C.“冷战”格局下孕育着多极化趋势
D.“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共存与合作
8 . 下组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说明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修建柏林墙                                   划定三八线                           组建北约
A.美苏两极对峙B.两极格局瓦解
C.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9 . 美国《时代》周刊曾用几个“十”概括东欧六国的事态,“波兰变化用了十年,匈牙利用了十个月,民主德国用了十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十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十个小时”。由此可知(     
A.两大阵营对峙完全形成B.东欧国家实现独立
C.美苏两极格局走向崩溃D.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2024-01-09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10 . 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
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2016-11-27更新 | 554次组卷 | 33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宜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学业能力综合评估测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