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8 道试题
1 . 赫鲁晓夫曾坦率地告诉记者:“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这说明(     )                    
①苏联想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②赫鲁晓夫放弃竞争,争取美国的支持
③美国处于战略优势                                ④苏美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
A.①③④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 . 下列对20世纪后半期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概述不准确的是
A.吸取两次世界大战教训,成功避免了战争
B.社会主义运动有曲折、有发展
C.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取得巨大进步
D.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瓦解
3 . 下图中飞机的驾驶员是美国人霍尔沃森。1948年到1949年,苏联封锁西柏林,英美两国联合救援,向西柏林空运各类生活物资。霍尔沃森每次执行任务时都会给孩子们空投糖果,为了让孩子们能辨认出自己,便摇晃几下飞机的翅膀。因此,西柏林孩子称他为“摇翅膀的叔叔”。此事发生的背景是(   
A.杜鲁门主义实施B.东德建成“柏林墙”
C.北约与华约对峙D.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4 . 二战后,战时的同盟宣告瓦解,世界进入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格局,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5 . 南斯拉夫总统约瑟普·布罗兹·铁托(Josip Broz Tito,1892-1980)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开创者,也是冷战时期一个重要组织主要的发起者和组织者。这个组织“它阐明了当代世界的矛盾以及国际关系不稳定的原因,并力主消除这些矛盾和原因。它要求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紧迫的国际问题。”这个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B.欧共体
C.不结盟运动D.华沙条约组织
6 . 弗兰克曾说:“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他在此处强调的是
A.彻底否定欧洲中心论B.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欧洲史
C.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历史D.要以反殖民主义的态度看待欧洲史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又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政府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尼克松说: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的、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三    美国总统卡特1980年1月在国情咨文听提出:“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这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区性冲突政策的一种修正。

――《战后国际关系》


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一、二表明,美国的对外政策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表明美国的对外政策与材料二相比有什么变化?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反对霸权主义的呼声日益增强,依靠两大阵营进行对抗已不可能。美国和苏联在军备竞赛中耗费了大量财力物力,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尤其是美国,长期的全球扩张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又被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拖得精疲力尽,经济陷入困境,霸主地位动摇。美苏两国开始调整对外政策和相互关系。1969年,尼克松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均势外交。在这种对外战略指导下,美国调整了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并积极谋求同中国对话,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70年代,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宣称,要把“缓和”摆在“外交政策的首位”,苏联加强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并着重改善同美国的关系。在两国新的外交策略推动下,美苏关系出现了缓和的新局面。
     材料二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出访苏联,与勃列日涅夫举行会谈。5月,签订《美苏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议》即《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该协议把美苏已经形成的核力量均势用国际法律文书的形式确定下来,被视为保持双方战略稳定的基础。此后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把美苏“缓和”推向高潮。1975年,欧洲大多数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简称欧安会),并签署了《赫尔辛基宣言》,提出:互相尊重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及平等地位,不干涉内政,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加强经济、科技、环境等领域的合作。至此,东西欧之间的“冷战”对峙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美国在与苏联“缓和外交”的同时,还积极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同样,苏联也提出,“缓和”绝不能放弃意识形态的斗争。尼克松表示,“要让美国退出世界竞争,不再设法当第一,那将是非常严重的错误”。勃列日涅夫同样表示,缓和是“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任何需要实现我们意愿的地方实现我们的意愿”。……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表明苏联的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顶峰。1980年,美国提出了用武力遏制苏联南下的“卡特主义”,重新强调实力和军事遏制。美、苏关系也重新紧张起来。

                                                                   ——以上材料均出自《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推行“缓和外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的美苏“缓和外交”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