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1950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阐述对外援助政策时强调"我的意思不是说,继续推行欧洲复兴方案的唯一理由是苏联进一步扩张的威胁。恰恰相反,即使这种威胁不存在,自由世界仍面临着建立一个成功运行体系的艰巨任务""再也没有一种资本能够比向友好国家提供的必要数量的经济援助使我们获得更多的红利了"。这反映出,美国的对外援助
A.以稳定共产主义为目的B.服务于全球霸权主义政策
C.试图构建新的经济秩序D.受到苏联意识形态的支配
2 . 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签署了《华沙公约》,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这标志着
A.美苏冷战开始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第三世界兴起D.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3 .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有“一票否决权”。1946年至1991年苏联共使用110次,多数是为报复美国,拒绝接受美国提议的新成员。由于过度使用,当时苏联的外交部长也被称为“摇头先生”。这体现
A.美苏的关系持续紧张B.“冷战”的特点
C.苏强美弱的国际格局D.美苏外交均势
2021-09-09更新 | 335次组卷 | 15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人通过给欧洲制造了一个敌人,从而“维持”住了美欧之间的盟友关系。美国制造的“敌人”是
A.日本B.苏联C.印度D.巴西
5 . 1969年关于中苏冲突,基辛格申明,支持中国的领土争议诉求会导致美苏冲突……他拒斥了一些主张对华进行直接帮扶乃至军事协助的冒险建议。但他强调战略上倾向中国是可行且必要的。据此判断,美国当时的对华政策是
A.完全站在中国一边对抗苏联B.联合苏联共同遏制中国的发展
C.保持“中立”政策从中取利D.军事中立但开始调整对华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