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82 道试题
1 .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贝乐·舒曼提出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置于一个超国家的机构管理之下,这即“舒曼计划”。随即美国指出,该方案是“建设性的”,是“鼓舞人心的”;苏联则对其强烈谴责,认为“煤钢共同体”是“大陆钢铁卡特尔”。这说明
A.美苏直接左右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B.这一经济计划被严重意识形态化
C.“煤钢共同体”已成为超国家机构
D.法德和解是欧洲一体化的关键
2 . 1958年戴高乐提出改革北约领导结构的主张,在遭到美国拒绝后,法国逐步将自己的军事力量从北约防务体系中撤出。1960年2月13日,法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此后法国拒绝将自己的核武装纳入北约的核武器体系。法国以上举动的主要目的是
A.为成为核大国扫清领导体制上的障碍
B.强化军事独立以取得与美国平等地位
C.通过自身变革来推动北约的体制调整
D.打造一个独立于北约之外的防务体系
3 . 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宣称: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这表明法国
A.宣称要与美苏决裂B.倡议建立欧洲联盟
C.企图称霸欧洲大陆D.主张欧洲独立自主
2019-11-01更新 | 442次组卷 | 32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对欧洲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欧洲一些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
②欧洲资本主义秩序得以稳定
③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加强
④美苏对欧洲的争夺更趋激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18-12-1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预测考卷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及战后形势的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形成了:一方面是苏联和其他民主国家的政策,目的在于摧毁帝国主义和巩固民主;另一方面是美国和英国的政策,目的在于加强帝国主义和绞杀民主。它们鉴于苏联及新民主主义国家已成为一种障碍……同时也就用新战争的威胁来支持这一运动。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

材料二: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所产生的影响,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内采取了怎样的方针?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请举例说明。
(3)材料三中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的外交目标是什么?试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作为极其有力和急剧的催化剂,造就了几个世纪里世界政治的头等重大事态之一,那就是现代国际体系传统中心欧洲的权势迅速衰落,“侧翼大国”美苏的权势勃然兴盛。另一方面,……从列宁对威尔逊,到斯大林对罗斯福,日后美苏“冷战”的一个基本动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包括国际政治观)的摩擦、抵触和对立,都显得至关紧要,……然而,意识形态对立与基本地缘政治环境中的超级大国利益竞争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决定性地促成了美苏冷战。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1969年,尼克松已经认识到一个多极世界格局的出现,主要标志是美国接受与苏联的核均势及将欧洲、日本和中国作为有竞争力的力量中心。这是美国自冷战以来力量相对下降的重要表现。尼克松在其就职演说中宣称:经过一段对抗之后,我们现在进入了谈判时期,尼克松政府需要重新调整美国的对外政策。尼克松决定放弃过时的两极对抗体系,重建大国间的“均势”,很快提出建立以“美、苏、西欧、日本和中国”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

——摘编自《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材料三 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7 . 下图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两幅漫画。漫画主要反映出

A.美国对内推销外交政策
B.美国对欧洲国家别有用心
C.美国以服务人民为宗旨
D.沙皇俄国对邻国蠢蠢欲动
2019-03-2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大国崛起》一书中说:“日本今天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的宝贵财富。”以下不是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原因的是
A.重视教育,重视科技
B.战后日本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
C.美国的扶持
D.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本国经济
9 . 美国某学者曾经在其著作中写道:“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美国当时受到限制的国际力量主要有
①欧共体
②日本
③俄罗斯
④中国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 . 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困难,美国提出应对措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并意图控制西欧。这一举措是
A.建立北约组织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提出“杜鲁门主义”
D.“铁幕”演说
2019-03-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黑龙江省“三区一县”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