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82 道试题
1 . 二战后期罗斯福曾设想将战时大国合作延续到战后,由美、英、苏、中组成“四警察”共同控制世界,美国则扮演“警察局长”的角色。但战后杜鲁门则表示,“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高涨B.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成
C.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的膨胀D.西欧国家开始走上联合之路
2020-02-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其全球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改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从越南撤军;不再反对英法拥有独立的核力量;开启美日“友好外交的新纪元”。下列因素中,促使这一时期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军事力量的发展和对美遏制的加强
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和世界政治格局日趋多极化
C.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联合国地位的日益提高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3 . 20世纪60—80年代,在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十月革命胜利纪念日,苏联每年都要在红场举行规模浩大的阅兵式。专家指出,这一时期的阅兵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苏联阅兵式被赋予了“特殊意义”反映了
A.苏联已成为世界第一军事大国B.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对抗
C.苏联捍卫社会主义革命成果的决心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如,二战后“西方”的概念其内涵是
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
C.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
5 . 日本外务省次官栗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日本的企图是
A.谋求加入联合国组织B.进入安理会,成为常任理事国
C.介入国际事务,掌握世界霸权D.签订《新日美安全条约》
2020-01-01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林伟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947年,马歇尔宣称,欧洲国家应主动联合起草一个欧洲复兴计划,这是欧洲各国自己的事,但需要美国的帮助。1950年,美国国务院指出,目前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不足以解决德国问题,希望欧洲国家能有实质性举措,给欧洲一体化新的活力。这说明美国
A.以实际行动干预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B.对欧洲的联合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C.希望德国对欧洲一体化发挥主导作用
D.把欧洲一体化作为其经济援助的前提
7 . 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其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众、参两院发表咨文,他把世界政治分为自由民主和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不指名地将苏联称为“极权政体”,并以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名,宣布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力量。这便是人所熟知的“杜鲁门主义”的问世。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直接目的和实质目的。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
2019-01-0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培优卷历史试题
8 . 1974年3月,尼克松说:“欧洲人总不能两样都要。他们不能既在安全方面要求美国的参与和合作,又要在经济和政治方面与美国唱对台戏和持对立态度。”而勃兰特(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在欧洲政治合作会议上指出: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从属,美国在中东事务的做法直接影响欧洲的权益。这反映了当时
A.欧洲与美国的矛盾尖锐
B.欧美具有共同的外交政策
C.美国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D.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4月,美国副国务卿提出“美国可以对欧洲提供援助,但这次美国必须操纵局势!”6月5日,美国提出“复兴计划”必须尊重欧洲国家主权,如果不能争取到欧洲所有国家同意,那就在部分同意的国家实施。如果苏联不同意,那么分裂欧洲,制造矛盾的责任当然也就由苏联承担。6月27日,英法苏三国外长会于巴黎。3天后,苏联宣布退出会谈。

—陈雨露、杨栋《抢钱的世界:全球货币通史》

材料二:1956年春,铁托和纳赛尔在布里俄尼岛举行会谈,最早提出了“不与集团结盟”的主张。同年7月18—19日,铁托又同尼赫鲁和纳赛尔在布里俄尼岛举行会谈,发表了著名的《布里俄尼声明》,表示肯定万隆会议的精神,提出积极和平共处和致力于团结所有非集团国家等不结盟的主张。这一声明很快得到了印尼总统苏加诺和加纳总理恩克鲁玛等许多著名政治家的响应。1960年秋,铁托和尼赫鲁、纳赛尔、苏加诺和恩克鲁玛倡议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金重远《战后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复兴计划”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简述苏联“退出会谈”后,应对“复兴计划”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里俄尼声明》发表的历史条件,并指出这一声明的直接作用。

10 . 1970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先后进行了13轮外长谈判,最终就互不使用武力问题达成共识;同年8月,勃兰特总理访苏。这反映了
A.国家利益影响外交动态B.两极对峙苏联处于优势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D.德国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2020-01-1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两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