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     
A.冷战序幕的揭开B.冷战正式开始
C.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D.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启动
2 . 1986年10月,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会晤。这次会晤因为双方尖锐对立,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但1987年两人在华盛顿会晤中签订了数项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条约,都是在雷克雅未克会晤的基础上双方退让的结果。这说明(       
A.美国对苏联做出退让B.区域对抗推动美苏关系缓和
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D.美苏在冷战博弈中存在妥协
2023-08-29更新 | 6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堂例题
3 . 冷战期间,苏联不允许东欧国家独立发展重工业,在东欧“所有联合企业中,苏联专家独揽大权,而我们的人甚至连认真查阅公司账目的权利都没有。我们感到不仅被排挤到一边,而且在经济上受到剥削”。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非常形式爆发出来。据此可知(     
A.苏联出兵中断了布拉格之春B.经互会使东欧经济畸形发展
C.民族独立是现代化发展前提D.东欧剧变有深层次历史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960年9月,民主德国对西柏林通道实施无限期边界管制,联邦德国随即宣布暂时中止两国之间的贸易、服务协定。后经过不断协商,到12月底双方重新恢复协定,民主德国废除了对西柏林的限制措施。这一事件的解决(     
A.导致西方阵营逐渐分化B.凸显了双方政策的务实性
C.助推美苏关系全面缓和D.有利于战后欧洲经济复苏
2023-08-28更新 | 2971次组卷 | 24卷引用:专题05 推理判断类选择题 -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47年6月,马歇尔正式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他强调“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复兴的必要性,并要求所有的欧洲国家在此项工作中进行合作,认为欧洲应该有一个“如果不能是全部,那么至少应是大多数欧洲国家一致同意”的“联合”计划。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     
A.推动了欧洲超主权机构的出现B.利于缓和两大阵营的对抗
C.正式开始将冷战政策付诸实践D.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023-08-28更新 | 161次组卷 | 4卷引用:提分秘籍01 高考历史选择题热考题型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它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的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国际关系两极格局的彻底崩溃,它在带来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世界局势出现新的动荡的同时,也带来了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的结束。“它”指的是(     
A.东欧剧变B.两德统一
C.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D.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2023-08-27更新 | 227次组卷 | 7卷引用:热搜题 纲要下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开始,美国调整对日政策,以日本取代蒋介石政府作为称霸亚太地区的支柱,迅速同它缔结片面和约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0月,美国同泰国签订军事援助协定。1951年先后缔结《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和《美澳新安全条约)》,这两个条约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一起,被杜勒斯描述为“就像一个车轮上的许多轮轴那样”,使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初步建立起“遏制共产主义”的纵深军事体系。19531954年,美国先后同南朝鲜和蒋介石集团签署《共同防御条约》,力图拼凑“东北亚防御联盟”。19549月,美、英、法、澳、新五个西方国家同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一起,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规定缔约国以“自助和互助”的办法“防止和反对受外界指挥”的“颠覆活动”。至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体系基本形成。

——据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亚太地区建立军事体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建立亚太地区军事体系的影响。
2023-08-26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3 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8 . 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国情咨文中公开承认,二战后美国发号施令的时期已经结束,美国的处境就像古希腊和罗马帝国的衰落时期,遇到了“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这里的“挑战”主要是指(       
A.世界多极化轮廓的显现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C.美苏全面冷战局面形成D.欧盟崛起威胁美国霸权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杜鲁门:我们必须教导他们(指苏联)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

材料三 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

(1)材料一中杜鲁门的主张体现了什么目的?举例说明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在经济领域实践这一主张的。
(2)结合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包含哪些主要内容?这一时期尼克松政府“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的观点,并对其作简要评判并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950年10月15日民主德国进行选举,在某电台的报道中,用“德国苏占区”来表示民主德国;用“所谓的人民选举”来表示这次选举,用“苏联批准的报纸”来表示民主德国的报刊。在“区域工作日”和“与柏林交谈区”栏目中,苏联扮演着民主德国政治的积极参与者和民主德国人民的“伙伴和同盟”的角色。该电台的宣传(     

A.使德国逐步摆脱战败国的国际形象B.凸显了苏联对民主德国的政治影响
C.渗透了东西方阵营冷战对立的思维D.有助于民主德国重新融入国际社会
2023-07-10更新 | 242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15 二战后的世界:世界多元文明的竞争与发展-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