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墨子》载:“橐(注,鼓风吹火用的器具)以牛皮、炉有两瓿,以桥(注,驱动鼓风器的杠杆)鼓百十。”《越绝书·吴王阖闾内传第四》有“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然后“金铁乃濡,遂以成剑”的记载。材料表明
A.中国是最早铸造铁器的国家B.金属冶炼已经使用鼓风技术
C.水排的使用提高了冶炼水平D.金属冶炼已经使用煤做燃料
2022-01-10更新 | 2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课时基础识记与对点精练(选择性必修2)-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元初王桢《农书》所载100多种农具,其中绝大多数宋代均已有之,并且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系列。这个农具家族中的多数成员,一直使用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表明宋代(       
A.基本完成了传统农具的定型化B.南北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没有差异
C.小农经济处于持续不断衰退中D.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表:“楚国疆域内出土的铁器”,由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楚国(     
地点出土情况
湖南长沙、衡阳发掘的61座墓中共有21件铁器,其中铁农具17件,占全部铁器的81%
楚纪南城(湖北荆州)出土了33件铁器,其中农具19件,占全部铁器的58%
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等大量铁农具出土,种类也较多
A.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B.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手工冶铁业生产集中化D.农耕中普遍运用铁农具
4 . 据考古发掘,河南辉县战国墓葬出土了铁犁、铁锄、铁铲、铁斧、镰刀等铁器90余件。有学者认为,这可为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普遍使用铁器提供实物证明。这说明,战国时期中原地区(     
A.粮食产量出现显著增长B.冶铁技术已经领先全国
C.农业耕作效率得到提高D.民众普遍掌握冶铁技术
5 . 中唐以后,富民庄园方兴未艾。作为劳动力的“无田小民”,与庄园主之间经过协商与谈判,形成“明立要契”的租佃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     
A.社会矛盾不断激化B.门阀士族垄断权力
C.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租佃关系日益普及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农民耕作“百亩之田”可以养活五到九个人,比之前养活的人口多。这使得“五口”到“九口”之家的小农,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百亩之田”和农业生产主力的变化根本上取决于(       
A.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法家思想已深入人心D.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
7 . 在世界冶金史上,中国炼铁开始的年代虽非最早,但冶炼生铁并铸成铁器的时间却比国外早二千年。从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来看,在春秋晚期,已有铁削、铁斨、铁镈、铁锸、铁铧、钢剑等铁制农具和兵器。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B.冶铁和铸造技术的进步
C.统治者对手工业的高度重视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8 . “匣钵由来格不同,一般层叠着砂工;更多平匣排清器,遥望馒头正出笼”。对诗中“匣钵”的解读正确的是
A.提高了馒头烹制的效率B.可以防止有害物质污损坯件
C.可以调节坯车转动快慢D.为了防止器物烧制中的粘连
2022-05-05更新 | 307次组卷 | 5卷引用: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选必2同步练测
9 . 下面是秦简中关于秦代手工业生产的律令内容(部分)。这可用于说明,秦代(     
律令名称内容
《工律》“为计,不同程(规格、标准)者毋同出”
《效律》“殳、戟、弩,漆丹相易殴(也),毋以为赢,不备,以职(识)耳不当之律论之”
A.以法律形式确立重农抑商政策B.手工业技术具有相对保密性
C.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管理D.兵器生产的专业化水平较高
10 . 如图为河南省密县打虎亭发掘的东汉画像石。画像石的右边有一座高大仓楼,中部是一身穿长袍、面肥体硕的地主席地而坐。地主对面是缴纳地租的农民二人,地主家中的家丁在协助收缴地租。该画可用于研究当时(     
A.地主庄园的生产模式B.常平仓在郡县的设置情况
C.商品经济的繁荣局面D.租调制对农耕生产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