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先秦时期,江西崇义客家人利用山顶泉水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客家梯田”;在浙江松阳县四面环山的平原上,居民自汉代开始就建成了庞大的堰、渠、塘、井等灌溉体系;在江苏兴化水网密布的湖荡区,人们用千年时光垒土成垛,建成一个个垛田。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     
A.灌溉农业长期领先于世界B.农业生产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
C.注意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D.重视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
2023-06-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池州市第八中学等2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不同时期龙骨车的图片介绍,这反映出我国古代(     

《王祯农书》中的

三国时期的龙骨车

《王祯农书》中的

魏晋时期的龙骨车

《农政全书》中

两宋时期的龙骨车


A.传统耕作方式的变革B.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C.农业灌溉工具的改进D.南北方经济差异较明显
2023-05-2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阶段联考历史试题
3 . 嘉峪关魏晋墓中有大量反映农耕业和畜牧业题材的壁画。如图是6号墓《犁地》壁画,一人一牛一犁,画面中农夫一手攥着缰绳紧握犁把,一手举鞭,耕牛前曲后躬,力度感强烈,生活气息浓厚。对此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A.得益于南北民族交融的推动B.再现了西域民众生活安定的时代风貌
C.反映了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见证了精耕细作下自耕农经济的盛行
4 . 据考古发现,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石器分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细石器三种,其中包含石铲、石锄、石耜、石磨盘、石磨棒等。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了大量石斧、石铲、石刀、骨柄石刃刀、锄、镰等,这些生产工具一般通体磨光。这些可以用于印证当时我国(     
A.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征B.农耕经济已经产生
C.手工业和农业实现分工D.打制石器技术发达
2023-05-1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省十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指出,只有在动植物驯化的基础上,人类文化的突飞猛进才成为可能;富有成效的食物生产技术的获得或许不能预定后来的发展,但这些发展实在来得太快了,第一批城市在几千年的时间内就诞生了,现代工业文明也是在不到一万年的时间里创造出来的。该学者强调(     
A.动植物驯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基础
B.食物生产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C.动植物驯化开启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D.早期城市和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进程缓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下图所示的工具发明中,其使用过程是“用水激动水轮,再利用曲棍把水轮的圆周运动传递为往返运动”。由此可见,这种发明(       
A.体现动力由自然力到人力变化B.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
C.反映了我国青铜制造业的繁荣D.提高了手工业生产效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考古发现,秦汉时期中原地区的水井按垒制材料分为土井、瓦井、陶圈井和砖井,多集中分布于冶铁遗址密集的环嵩山地区、南阳盆地和黄淮平原西南部。由此可知,秦汉时期中原地区(     
A.经济发展格局严重不平衡B.政府重视灌溉工程的建设
C.工农业生产影响人口布局D.生活方式由地理条件决定
8 . 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种类增多。就起土农具而言,有锄、插、镬、铲、犁等;收割农具主要是镰刀;斧、锛等手工工具与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关系,如用于垦荒时砍伐树木。这体现出秦汉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流生产方式B.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
C.政府高度重视生产工具革新D.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代的夫余文化遗存(在今吉林省)榆树老河深遗址中,出土了铁27件、铁凿4件、铁镭8件、铁镰13件,铁制农业生产工具在老河深大、中、小型墓中均有出土。经学者比对,这些铁制农具与汉代中原地区的农具完全相同。这表明汉代(     
A.农耕生产区域的扩展B.铁犁牛耕的广泛使用
C.存在大地主田庄生产D.跨区域长途贸易兴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表:“楚国疆域内出土的铁器”,由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楚国(     
地点出土情况
湖南长沙、衡阳发掘的61座墓中共有21件铁器,其中铁农具17件,占全部铁器的81%
楚纪南城(湖北荆州)出土了33件铁器,其中农具19件,占全部铁器的58%
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等大量铁农具出土,种类也较多
A.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B.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手工冶铁业生产集中化D.农耕中普遍运用铁农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