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晚唐陆龟蒙的《未耜经》称当时某耕作工具由“长直辕改为短曲辕”,“加装犁评”,“改进犁壁”。这种工具的使用(       
A.在当时黄河流域已普及B.为地方割据提供了支持
C.体现了我国耕犁基本定型D.推动了稻麦复种制的发展
2022-10-19更新 | 266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如图是不同时期制作陶瓷使用的主要工具,它们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业:(     
A.手工生产技术不断进步B.陶瓷产品种类繁多
C.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D.规模宏大分工精细
3 . 如表所示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设置的管理养牛的.官职。这些官职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曹魏西晋东晋北魏北齐北周
驾部驾部郎驾部尚书驾部郎驾部尚书驾部郎中驾部中大
太仆太仆卿太仆卿或置或省太仆卿太仆卿太仆卿
牧官牧官都尉牧官都尉牧官都尉驼牛都尉驼牛令驼牛令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屐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南北民族交融的促进
4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粮食亩产量达到91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614.8市斤,全国耕地面积有2.3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达到94%,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收益(     
A.抑制了手工业持续发展B.促成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C.推动了均田制普遍实行D.导致铁犁牛耕广泛使用
5 . 魏晋时期的大量墓葬画像砖显示,牛不仅参与了土地耕作中犁地、耙地、耱地、耕播的整个过程,而且已由“二牛”向“一牛”转变(如图1、图2所示)。这一“转变”(     
A.反映了战乱导致了耕牛缺乏B.说明铁犁牛耕技术已经成熟
C.有利于牛耕技术的普及推广D.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的衰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表:“楚国疆域内出土的铁器”,由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楚国(     
地点出土情况
湖南长沙、衡阳发掘的61座墓中共有21件铁器,其中铁农具17件,占全部铁器的81%
楚纪南城(湖北荆州)出土了33件铁器,其中农具19件,占全部铁器的58%
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等大量铁农具出土,种类也较多
A.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B.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手工冶铁业生产集中化D.农耕中普遍运用铁农具
7 . 中唐以后,富民庄园方兴未艾。作为劳动力的“无田小民”,与庄园主之间经过协商与谈判,形成“明立要契”的租佃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     
A.社会矛盾不断激化B.门阀士族垄断权力
C.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租佃关系日益普及
9 . 战国时期,铁制兵器较为罕见,大多数只限于楚地。到西汉时期,铁制的长剑、长矛、环首大刀不仅能够被生产出来,而且如灯、釜、炉、剪等铁制生活器皿和杂用工具,都已被广泛使用。这一变化反映出西汉时期(     
A.铁器生产趋向生活化B.冶铁技术水平的进步
C.政府重视铁器的普及D.社会对铁器要求提高
10 . 下图所示为在四川成都曾家包汉墓出土的一幅画像石,图中兵器架的左右各有一部织机,两名妇女在织机上进行操作,织机样式与目前民间散存的织机类似。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民间手工业生产专业化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庄园手工业发展的情况D.政府官员生活的奢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