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英国的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跃升至51%,英国初步实现了城市化。英国人口城市化的过程既是封建小农经济逐步破产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确立的过程。以圈地运动为开端,在封建制度残余被扫除的同时,大量农业劳动力也被从土地上驱离,被迫进入城市。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市场的扩大、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人口流动,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人口城市化形成了。此外,殖民掠夺和海外移民是英国完成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也是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基础。

——摘编自樊晓燕《英国人口城市化道路的再认识与启示--兼论中国农民工问题》

材料二



                         世界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变化情况图

——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化水平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9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并谈谈你对世界城镇化的认识。
2023-05-0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一位学者整理研究的关于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化(     
   
A.总体呈现上升趋向B.集中于沿海沿江城市
C.源于西方列强侵略D.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
2023-05-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1世纪开始,英国农业技术持续进步,但耕地数量有限,而人口却持续增长。……为了缴纳高昂的税收,大部分的农民开始出售更多的农产品以换得现金。这就打开了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贸易模式新局面,一些当时视之为奢侈品的货物,如香料、丝绸、水果、皮革和美酒等,也开始了长途贸易。同时,大量农奴逃往城市。一年零一天,是逃亡农奴进城后获取人身自由的时间标识,而“自由人”(freeman)则是自治城市早期市民的正式称呼。经济的发展需要工商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城市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发源地。工商业活动也加深了对世俗生活和今生幸福的理解。

材料二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从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0%提高到了50%。1861年,全英国就已经有16个城市人口超过了10万。到了1911年,人口过10万的城市增加到了42个。英国的近代城市化运动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多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经济并不干预,对城市建设也没有规划。这样的城市化发展就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英国的城市化开始之前,英国经济的重心集中在伦敦和伦敦的周围区域内,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原有的经济发展很好的城市却逐渐衰落,新的城市都建立在西北部地区,而英国的人口和经济投资也向北移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英国城市复兴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023-04-29更新 | 200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典籍中城市规划相关记述表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周礼·考工记》
“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城方五里,爵城方三里。”《左传·隐公元年》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毒近早,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都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

材料二   官方传统:涉及地方府县城市皆须建置官方设施,如坛庙、救济场所、学校、仓库、旌表申明设施等,对选址、规模、式样等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民间传统:参与选址、择向、山水格局建构等工作处理人工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和人工建设中的具体工程技术问题。

士人传统:保障着官方法规以适当的方式落实于城市具体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经济状况之中,不懈追求和谐的社会秩序。

——摘编自孙诗萌《浅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三个传统”)

材料三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中国的威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桂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编自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史实,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其背景。
(3)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史识,作为研究者,对有关古今城市的记载应如何考证?
5 . 【城市化】

材料一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1960—2010年)

年份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1960年

10.32

34.2

5.72

60.5

4.60

22.2

1970年

13.71

37.1

6.98

66.6

6.73

25.4

1980年

17.64

39.6

7.98

70.2

9.66

29.2

1990年

22.34

42.6

8.77

72.5

13.57

33.6

2000年

28.54

46.6

9.50

74.4

19.04

39.3

2010年

36.23

51.8

10.11

76.0

26.12

46.2

——许学强、周一星等编著《城市地理学》\

材料二     18311841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13万,曼彻斯特增加了7万……在没有适当的排污设施和新鲜用水的地方,霍乱、伤寒、结核病等是人类天然的杀手,同时这些地方还弥漫着从工厂、铁路和民用烟囱里冒出的烟雾……在伦敦,人类排泄物散布在25万个民用污水池之中,无人集中处理。在曼彻斯特,只有不到1/3的住房拥有相当于厕所的设施。最贫困的工人居住条件极其恶劣,住房里通常连照明和排水设施也没有。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城市化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同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列举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6 . 1933年的某份统计材料显示,截至1931年,我国48个开埠口岸城市的人口总计为1353.5万,占10万人以上城市人口总数的1/3以上。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一现象说明我国近代(     
A.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B.城市化深受开埠影响
C.产业结构严重不平衡D.工业化缺乏内驱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以后,逆城市化逐步出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为逃离“城市病”控制下的城市,具有经济实力的富人最先走出城市,中产阶级紧随其后。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农村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随之得到完善,经济拉动力随之产生。乡镇在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公共服务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缩小了与城市的差距。同时,对城市而言,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的流出则相应地放缓了城市发展速度,推动城市调整并优化其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而突出城市的产业优势。

——摘编自王宇冰、张丽莉《西方逆城市化实质及启示》

材料二   “逆城市化”并非西方所独有,中国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出现了此类现象。第一阶段“逆城市化”现象出现于19611977年。自1961年起,国家开始针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城市人口吸纳能力降低,人口出现回流趋势。第二阶段“逆城市化”发生在19891991年。这一时期政府颁布了包括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强调农业发展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城市就业岗位缩减,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力下降,农民工被迫回流农村。第三阶段出现了以“非转农”“逸离北上广”“离城返乡”“移居村镇”“回乡投资创业”为代表的多种“逆域市化”现象。对于“逆城市化”的研究热点也相应转移到了其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小城镇的持续提振,以及振兴乡村,促进村镇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上。

——摘编自梅莹《中外“逆城市化”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对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方与中国“逆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与中国“逆城市化”的共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 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价值增殖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同时,市民将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

——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材料二   美国真正的城市化高潮始于19世纪初。与东部沿海城市的私人主导的自发发展相比,联邦政府则更重视开发内地。 一系列运河的开挖将沿海和内地连接起来,铁路的修建也推动了中西部城市的发展。20世纪初,大城市里电报、自来水、电灯等设施得到建设,钢和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创造了新的城市形态。这个时期工业的发展已经逐渐开始影响到城市 的居住环境,因此,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了以奥姆斯塔德为领军人物的城市美化运动,各个城市都争先恐后地发展自己的公园系统。

—— 摘编自赵亮《美国1920世纪城市发展演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城市培育的新的经济理念,结合15、16世纪相关史实说明这些新的经济理念在近代欧洲文明成型过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是世界各地区的城市社会公共服务状况统计。据此可知(       

城市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2005年)

生活在贫民应的人口比率(%)(2005年)

公共卫生得到改善的人口比率(%)(2004年)

拥有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率(%)(2004年)

世界

非洲

亚洲

欧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北美洲

大洋洲

906

1589

1577

631

820


303

477

..

51

35

..

27


..

..


80

62

74

97

86


100

98

95

84

94

100

96


100

98

注:两个圆点(..)表示数据无法获得

A.人口密度影响了公共服务B.经济水平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C.发达国家解决了贫困问题D.城市发展关注生活环境改善
10 . 垃圾治理似乎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发展过程中绕不过去的话题。面对这一问题,20世纪初的美国开展了城市政治改革运动,如减少州政府的干预,健全民主制约机制和追求效率和节约。这种变化反映出(     
A.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B.城市服务属性的增强
C.城市管理专业化趋势D.反对政府过度的干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