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化最突出问题首先是环境污染,工厂的污水排放污染附近河流,城市用水卫生条件差。其次,人口迅速膨胀还带来严重的住房拥挤问题,两人以上共住一间房间从19世纪一直持续到20世纪。再次就是交通拥堵问题。更重要的是,英国在城市化变革中新的社会矛盾涌现出来,例如,社会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扩大产生极大不安定因素,犯罪率的提高也是一个普遍规律,18051848年英格兰犯罪人数由4605人上升到27816人。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英国,逆城市化渐成趋势,其城市化水平由1931年的80.4%减至1960年的78.44%,此后的50多年基本不再增长。

——摘编自任泽平《英美城镇化经验与中国城镇化趋势》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家用汽车的普及,英国人口开始大量向小城镇迁移,大中城市周边的卫星城镇迅速兴起。为进一步带动小城镇的发展,英国政府实施了逆城市化行动,将政府部门或其下属机构向小城镇转移,以期带动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小城镇整体经济发展,缩小与大中城市的差距。随后,英国大企业总部落户小城镇也渐成趋势,例如,英国泰晤士水公司总部在斯文登小城,英国燃气公司总部设在温莎小镇。许多跨国企业也把英国总部设在了小城镇,如能源企业E.ON的英国总部在考文垂小城,丰田英国总部在朴次茅斯小城。

——摘编自许燕红《伦敦逆城市化发展“小而精”》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逆城市化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以前,东北地区开发较晚,城市化进程缓慢。从 1904 年开始,清政府鼓励移民开发东北,实施移民优惠垦荒政策,大规模移民进入东北,民国时期更是形成规模。随着大量移民的迁入以及近代交通业、近代工业的发展和港口的兴建,东北地区相继兴起一大批新城镇,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城市体系初其雏彤。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大对东北的开发和巨额资金投入,客观上促进了东北城市迅速发展,但东北城市的发展是以经济的被掠夺为代价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在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东北地区的城市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到 1941年,东北大都市有沈阳、哈尔滨、长春等16处,小都市172处,另外还有一些小城镇,共计 312 处城镇。

——摘编自荆葱兰、张恩强《近代东北城市化进程中的关内移民》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东北雄厚的基础,“一五”期间,国家建设了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近千个工业项目。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有1/3放在了东北。从投资额来看,东北占443%,接近一半。东北地区成为了共和国重点布局地区,也就是成为了我国工业发展的龙头、东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并走在了国家前列。

——摘编自姜妮伶《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东北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走在国家前列的原因。
3 . 汉口的崛起晚清时代,武汉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中国著名的近代都会,中部的中心城市,实现了早期近代化,被称为“东方芝加哥”。
                                                                                                  1877年《湖北汉口镇街道图》

(1)上图中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汉口在近代迅速崛起的原因。
2024-03-1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安东卫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下列不属于近代中国城市化开启的主要原因(     
A.通商口岸的开放B.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C.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D.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
2024-04-25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7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1
5 .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也是人类重要的经济单元、居住之所和权力空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欧洲城市的黑夜,城门关闭,街上行人清空,室内停止劳作,只有巡夜人在城市中看守。

17世纪时,宗教的少数派在夜里举行各种仪式,白天受师傅控制的学徒们则在晚上逃出去跳舞、狂饮。大量酒馆在夜间经营,娱乐、赌博、演戏、跳舞等活动样样都有。17世纪中叶开始,市民们流行在夜里喝咖啡,相互交谈,各种资讯经咖啡馆这一社交场所传向更广的社会。

煤气灯以及后来的电灯使19世纪城市的商场在夜幕降临以后依旧开放,排列着高雅华丽商店的拱廊被称为“工业化的奢侈品”。在英国,剧院和音乐厅,越来越成为夜间娱乐的主要场所,新式咖啡馆开始向顾客提供报纸、杂志,顾客在店里一边喝咖啡,一边看新闻,很受劳动大众欢迎。1816年的调查显示,女工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4小时以上。在劳动者的反抗中劳动时间逐渐缩短,三班工作制推广开来,夜以继日的劳作终于成为现实。

——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不同时期欧洲社会夜间生活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同时期欧洲社会夜间生活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是世界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100元,到201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51元,相当于1949年的393倍。1949年全国仅有城市132个,城市市区人口3949万人,城市市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7.3%,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仅有10个,占7.6%。到了1978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就已经超过美国了,已经是世界最大城市人口国家或社会。此后,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8.3亿人,相当于欧盟城镇人口数(2017年为3.87亿人)的2.1倍。

——摘编自胡鞍钢《中国现代化发展之路(1949—2019)》(下)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023-09-2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永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段考(一)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年城镇化率

——《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我国的城镇化遵循中国的基本国情,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历了1978~1991年的缓慢推进、1992~2001年的由慢到快过渡、2002~2011年的快速推进、2012年至今的快速推进但速度放缓等阶段。同时各地因地制宜,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城镇化推进模式。我国的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年的58.5‰,城镇常住人口从1.72亿人增长到8.13亿人,约占同期世界新增城镇人口的26%,对世界城镇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伴随城镇化推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了从低水平到全覆盖、从城市偏向到城乡统筹的转型,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了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苏红键等《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镇化历程、启示与展望》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1960~1965年城镇化率出现明显波动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024-01-3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市逐渐壮大起来。以商品经济为主的城市游离于传统自然经济,以传统自然经济为基础支撑的封建主们所能提供的政治和经济空间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实力的增加使它们积极寻求生存空间的扩展,这必定会与封建主发生正面的冲突,封建主们由城市刚兴起时对城市起的积极作用转变为阻碍作用。这时,城市中新兴的市民阶层便利用自己手中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和政治权力,联合日益强大的王权,反抗封建主的统治,继而成功摆脱了封建主的束缚与压迫,为自身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是,城市兴起由于其符合封建主的利益,封建主们便积极支持城市的兴起并参与城市的建设,如汤普逊所说,“城市的兴起,论过程是演进的,但论结果,是革命的”。

——摘编自孙柳《论西欧封建主促进城市兴起的原因》

材料二   凡是能够提供完备齐全的生产性及生活服务性基础设施的城市,那样的企业就投资省、效率高。这就导致工业趋向于集中,城市工业逐步扩大,并发展成为多功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化生产是与农业生产不同的,它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生产系统。工业生产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面向市场、开放性的商品生产,不带有自给性。商品交换不断扩大,促进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集中。城市是人口集中、企业集中的地方,又是生产集中、消费集中、市场集中的地方。工厂集中并靠近城市,也就进一步接近主要市场商品,也便于运输向各地扩散。同时工业生产要求工人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内把自己的精力用于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固定性极强的工作,而不能像农民那样有比较充分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为了满足工人的需要,由此城市便产生了服务业,后来逐步演化为所谓的第三产业。

——摘编自高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并简要指出“结果是革命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西欧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表现。
2023-05-15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新兴城市。11世纪后期,英国的考文垂有约6000人,约克有1万余人;14世纪初,只有几座城市超过5万人。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包括城市贵族、富裕商人、手工业者、教士、律师、教师、帮工、学徒等。1115世纪,领主常将自治特许状赐予城市,以标明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城市市民在处理相互关系时,也往往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与封建制以出身定等级不同的是,城市中的社会等级是以财富为基础的。每个人的社会身份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人都可以通过发家致富享有优越地位,富人也有因顷刻破产而沦为下层的可能。

——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和发展》

材料二   近代西方工业化社会的形成,有力的改变了西方社会中传统的社会状况和生活结构,使有史以来的以农业为主要职业和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出现一个大的转变。农村人口大量的向城市迁徙,祖祖辈辈从事于农业生产的农民,迅速的转向各种工商业工作,新兴的工业城市不断涌现。这一时期的城市化依托于大工业的生产方式,破坏了原来脱胎于封建城市的那种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结构。城市中劳动人民居住条件恶化,形成贫民窟;而资产阶级在环境较好的地区建造舒适的高级住宅别墅。

——摘编自郭笑撰《西方城市化理论、实践与我国城市化模式的选择》

材料三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19602010年)   

年份整体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
196010.3234.25.7260.54.6022.2
197013.7137.16.9866.66.7325.4
198017.6439.67.9870.29.6629.2
199022.3442.68.7772.513.5733.6
200028.5446.69.5074.419.0439.3
201036.2351.810.1176.026.1246.2

——许学强、周一星等编著《城市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欧新兴城市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西方城市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并分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相比不同的原因。
2023-08-04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伦敦作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不断扩张,伦敦的城市形态日趋落后,城市环境不断恶化。1666年,伦敦大火为城市重建提供了契机。在王室主导下,依靠不断深化的经济社会变革,伦敦依据大火后的城市实际状况,折中设计师提出的重建方案,统一建筑规格,着重修建基础设施和标志性建筑,城市功能日趋完备,从而完成城市形态的转变。完成城市转型后的伦敦,自身活力大大提升,也引领了其他城市的建设风潮。

——摘编自刘聚《近代早期伦敦城市治理转型研究(16661720年)》

材料二   英国毛纺业在1516世纪成为民族工业,以科茨沃兹为中心的格罗斯特郡,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毛纺织区,随之新兴纺织城镇和纺织村庄遍布科茨沃兹地区。但这种基于传统手工技术和旧有组织方式的生产,难以抵挡新技术和机器大工业的冲击,在迈向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落伍了,西部原有毛纺业城镇逐渐“空心化”。

1966年,科茨沃兹被规划成英格兰最大的“卓越自然美区域”而进行建设。绿色的草地、白色的羊群、赭色的岩石房屋、遍布的毛纺业遗址,使得这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2000年被列为国家公园。随着乡村旅游成为科茨沃兹经济新增长点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该地区居民收入远高于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利兹等大工商业都市区。

——摘编自刘景华《科茨沃兹:城镇化进程中成功转身的美丽乡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英国伦敦城市治理转型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茨沃兹地区发展演进的阶段特征
2023-07-1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一千多年前,仅有穆斯林和拜占庭帝国北部和西部的几个城镇颇具古罗马遗风或初现城市化的雏形。但这些城镇的居民为数不多,在当时的社会体制中不占什么重要地位。人口统计学家估计欧洲城市人口于1000—1350年处于增长阶段,1450—1650年发展较为缓慢,1750年后,城市人口开始爆炸式的增长。

——摘编自[]保罗·M·霍恩伯格、[]林恩·霍伦·利斯《欧洲城市的千年演进》

材料二   1801年全国人口普查时,伦敦之外的17个城市人口在2万到9万之间,英格兰和威尔士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居住在城镇中。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1881年城市人口已是农村人口的两倍。1820年开始,农业劳动力开始流向工业和服务行业,与它的邻国相比,这种现象在法国表现得尤其明显……1851年仅有3%的法国人住在经济发达的塞纳省,及至1911年,居住在这里的法国人已占法国总人口的10%

——摘编自[]彼得·克拉克《欧洲城镇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50年之前欧洲城市化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50年之后欧洲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023-07-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六所省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