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虽然尚处于初期探索应用阶段,但它们在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A.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的趋势B.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C.现代科技是控制疫病传播的关键D.科技推动医疗机构职能的转变
2 . 1930年10月,鄂像皖红军后方总医院编印了《卫生读本》,号召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931年7月,鄂豫皖区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进一步提出要“提倡卫生运动”,这些措施(     
A.结束了农村医疗短缺局面B.配合了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C.建立了近代公共卫生体系D.完善了边区社会保障制度
3 . 1971—1984年,我国先后对五大水系、177条河流、5个湖泊、6个海湾的水质进行系统调查,建立了全国饮用水资料数据库。到1986年,有4.2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19亿人喝上了自来水。这反映了我国政府注重(     
A.环境保护B.农业生产C.改善民生D.福利事业
2023-09-10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26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国家工作人员范围内实施公费医疗制度。该制度实行辖区管理,一般由区县政府统筹、审核和监督使用各单位的公费医疗经费。公费医疗保障的主要对象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二等乙级以上革命残废军人,高校在校学生。与此同时,根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的规定,针对城市企业职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确立了劳保医疗制度,以解决工人的医疗保健问题。这种初级水平的医疗保障制度使得城镇劳动者第一次真正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的待遇。但在整个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城镇医疗保障也没有实现全覆盖,享有医保的城镇人口很可能在70%左右。

——摘编自邹长青、田月等《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演进(19491978年)--兼论医疗保障政策史》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实施医疗保障制度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