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新罗真兴王(540—576)曾提出“修己安百姓”的主张;文武王(661—681)也曾提出“民爱”思想并把它作为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想。这说明当时新罗
A.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B.将朱熹的伦理思想作为治国准则
C.民众完全认同“仁”的思想D.统治者认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辜鸿铭认为,一战后,西方人将在中国找到解决这个文明难题的钥匙,在中国存在一笔无法估量的、迄今为止毋庸置疑的巨大文明财富。这笔财富,就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拥有欧洲人民战后重建新文明的奥秘。据此可知,辜鸿铭
A.绝对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明B.认为西方文明已经完全破产
C.看到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D.认为中国文化具有一定适用性
2022-03-02更新 | 1979次组卷 | 19卷引用:热搜题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三》 第一单元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日本书纪》巻一四记载,日本应神天皇十六年(285年),日本开始采用中国汉字。4世纪时期的日本古墓出土了许多与中国同样质地、造型、纹饰的铜镜、瓷器、陶器、金饰。这说明
A.隋唐时期中、日经济往来频繁B.中国对外来文化传播与吸收并举
C.中国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D.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联系不断加强
4 . 据下表能够推断出当时明后期的部分科技著作
著作内容作者
《同文算指》引进与中国传统筹算、珠算不同的笔算法李之藻与利玛窦合译
《崇祯历书》引进了地球、经纬度等概念,比传统历法更加进步徐光启奉命重修,聘用传教士主其事
《泰西水法》介绍西方水利学知识,部分内容为徐光启《农政全书》所采用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
《奇器图说》介绍重心、比重、杠杆、滑轮等概念和原理瑞士传教士邓玉函与中国教徒王征合著
《远镜说》介绍光学知识德国传教士汤若望
《职方外记》叙述五大洲风土物产,较全面地介绍了世界地理知识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
A.士大夫普遍思想开明学术包容B.最高统治者注重引进实用科技
C.西学东渐涉及的领域比较广阔D.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已全面落后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西方传教士利玛窦送给明万历皇帝的礼物——《坤舆万国全图》(摹本)

材料二1584年,当利玛窦第一次在广东肇庆向中国人展示世界地图时,一些士大夫对于地图不是将中国放在中央而是推到东方一角上,提出愤怒抗议。为迎合中国人的观念,利玛窦“抹去了福岛的第一条子午线,在地图两边各留下一道边,使中国正好出现在中央",以此为基础绘制成《坤舆万国全图》。即使如此,明清时期的典籍大多仍然怀疑利玛窦等人宣传的近代世界观念,视之为“邪说惑众"。当利玛窦、李之藻、徐光启等人过世后,世界地理知识很快被人所遗忘。直至鸦片战争爆发后的1842年,作为最高决策者的道光皇帝还曾向将军奕经询问:英吉利国距内地水程,据称有七万余里,其至内地所经过者几国?克什米尔距该国若干路程,是否有水路可通?该国与英吉利有无往来?

——摘编自王艳娟《论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坤舆万国全图》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坤舆万国全图》在鸦片战争前不受重视的原因,并谈谈你的启示。
2022-01-24更新 | 531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明清时期,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学中文,换上儒生服装,甚至不惜修改教规,默认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以《圣经》附会四书五经,影响中国的士大夫对传教的态度等。西方传教士的这些举动意在
A.便于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B.有利于官方对传教的支持
C.掩盖其对中国的文化侵略D.减少其在中国的传教阻力
7 .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一个时代精神文明的缩影,是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代表家族家训
中国古代
士大夫
范仲淹(宋)孝道当竭力;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乡里、外姻亲戚,如贫窘中非次急难,或遇年饥不能度日,诸房共同相度诣实,即于义田米内量行济助;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大参到任,必受知也;惟勤学奉公,勿忧前路。

——摘编范仲淹《戒诸子及弟侄》《六十一字族规》《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义庄规矩》

中国近代有志之士左宗棠(清)天地民物,莫非己任。挺身任事,不敢推诿……丈夫事业,非刚莫济。任人所不能任,为人所不能为,忍人所不能忍。
做官不要钱,乃本分事;一芥不取,一尘不染;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孙贵颂《左宗棠家训:读书、明理、谦逊》

中国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四不准”:1、每到一地,不要人家接送;2、到任何地方,不准请客吃饭,铺张浪费;3、不准向人家要东西;4、参观时不要前呼后拥地陪同。

——徐峰《品品老一辈的红色家训》

陈云必须记得共产党人在国家法律面前是与老百姓平等的,而且是守法的模范

——徐峰《品品老一辈的红色家训》

材料展示了以家训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围绕材料任意选取角度,结合具体史实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的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言之成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17-18世纪法国宫廷时尚文化的引导者和代言人,法国宫廷画家弗朗西斯—休伯特·德鲁埃为蓬帕杜尔夫人画的最后一张肖像中,她即身着一条缀满了东方自然主义风格花草纹样的"中国风"印花棉布长裙。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文化在法国上层社会的影响
B.法国艺术家热衷于代言东方商品
C.中国纺织品已大规模进入法国市场
D.学习中国文化成为法国社会的主流
2021-12-28更新 | 1208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两代,以高度的凝聚力继承了商周秦汉以来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以旺盛的消化吸收力融汇了外来文化的新鲜养料,以超越前人的创造造就了当时第一流水平的具有世界性的隋唐文化,以空前的拓展力远播异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隋唐王朝相继屹立的数百年中,万千百姓以坚强的毅力和饱满的热情,辛勤地创造着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繁盛的京都长安,千古绝唱的诗歌,意到笔随的书艺,活力盎然的壁画,流润存真的陶塑,一派祥和的各式佛像。一切一切,是不涸清泉,滋润着后世。直到今天,海外的华人仍自称唐人,以纪念这个金光灿烂的时代。

材料二   说起隋唐,外国亦早已熟知,当第一艘遣隋使船于公元607年抵达中国港口,日本文化就与隋唐文化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高僧玄奘和尚以无比的执着和顽强的意志,历尽艰辛,终于打开了中印文化交流的大门;满载着奇珍百货的商队,络绎不绝于中国与东罗马帝国之间的丝绸古道上……隋唐帝国,声威远播,成为著名的古代东方帝国。

——以上均摘编自王仁波主编《隋唐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隋唐文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