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盟从战略互疑发展为战略伙伴关系,在多领域展开合作。中国与其东亚邻国接受“多元”和“不同”,并视之为重要的地区价值和合作动力。由此可见,新时代中国(     
A.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B.积极推进周边外交的发展
C.推行“真实亲诚”外交理念D.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2 . 中美关系改善后,各国政要纷纷访华,而中国却鲜少回访,留下诸多外交“欠债”。1978年1月,邓小平出访尼泊尔、缅甸等邻国,此后中国领导人大规模出访西方国家考察学习。这一变化(     
A.缓和了与周边国家紧张关系B.完善了全球多边治理体系
C.有利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D.有助于第三世界和平崛起
3 . 1973年9月,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访问中国。他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法国国家元首,也是西欧国家元首访华第一人。访问结束后发表《中法公报》,表达了两国政府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的共同愿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布局逐步形成B.中法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法两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分化
2023-07-04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60年和1961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先后两次访华。毛泽东在会见时明确表示:中国“决不把共产主义思想强加于其他国家”、“对我们的威胁主要来自美国和日本”、“你们只要少许改善一下态度,我们的关系就会改善”。这表明当时中国(     
A.践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C.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D.开始步入国际外交舞台
5 . 中国在外交上坚持同各国保持友好关系,在地区矛盾上不选边站队,不拉偏架,力主劝和促谈。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斡旋下,长期存在矛盾冲突的沙特伊朗两国宣布同意恢复外交关系,中国赢得国际社会盛赞。中国之所以获得沙伊两国信赖,源于中国外交(       )
A.秉承公平正义B.坚持互惠互利
C.提倡合作共享D.遵循发展理念
6 . 1971年后,台湾开始谋求“国际空间”的主要活动,基本上是尽量地保住他们在政府间的一些国际组织及原有的一些“会员资格”或者“席位”。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政府放弃了对台湾当局的扶持B.新中国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D.西方对华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绘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的《大明混一图》是我国目前现存尺寸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并由中国人自己绘制的古代世界地图。全图以大明王朝版图为中心,东起日本,西达欧洲,南括爪哇,北至蒙古。城外地区尤以欧非地区描绘最详。非洲大陆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湖、岛屿礁石,详尽清晰、绘制规整。2002年底,《大明混一图》经我国政府批准,制成复制件送往南非,参加“南非国民议会千年项目地图展”,在当地引起轰动。据当地专家考证,该图上绘制的非洲地域图,要比欧洲人当年绘制的非洲地图早100多年。

——摘编自李宏为《沉寂数百年一鸣传天下-<大明混一图>引起世人关注》

材料二   1965年2月,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访华,请求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并告诉中国领导人,这条铁路对于坦赞两国和其他正在争取独立的非洲国家的特殊意义。周总理明确表示,中国愿意援建坦赞铁路,“铁路建成后,主权是属于你们和赞比亚的”。对于援助非洲,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表示:“先独立的国家有义务帮助后独立的国家。”1975年10月,坦赞铁路接轨通车并进行试运营,“把中国和非洲这两个各自寻求独立自主国际地位的国家和地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成为非洲解放的“自由之路”和中非合作的“友谊之路”。

——摘编自刘鸿武、林晨《中非关系70年与中国外交的成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明混一图》的重要史料价值。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援建坦赞铁路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其重要意义。
(3)据材料一、二,归纳中非交往史的基本特征。
2023-06-22更新 | 7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58年广交会拟订的“对外宾宣传工作计划提要”明确指出,对亚非拉国家来宾,扩大其在和平、反帝、友好方面的积极面,减少其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和依赖;对西方国家来宾,挖掘其在不同程度上与中国的共同点。据此可知,当时(     
A.区域合作成为发展前景B.国际形势影响外交重心
C.对外宣传策应国家需求D.经贸关系左右对外政策
9 . 新时期,中国利用主场外交将“中国化的世界理念”有效传达给参与者及外部世界,并赢得各方的尊重、信任和接受。由中国首倡或作为主要创建者的新主场外交机制为国际组织和机制增添了新兴力量。这种“机制增量”是中国外交对全球治理体系的贡献。这说明,新时期中国外交(     
A.有利于提升中国影响力辐射范围B.以多边外交推动全球治理体系
C.打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增长点D.展现灵活与务实的时代新趋势
10 . 中共十二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宣示,不再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与帝国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不再以国际主义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最高原则,不再鼓吹世界革命;不再提及“三个世界”理论,在对外关系中不再明确区分敌友。这一宣示(     
A.着眼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B.凸显了现实主义外交思维
C.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D.强化了“一条线”外交战略
2023-05-10更新 | 206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六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二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