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3 道试题

1 . 材料诸葛亮(181~234年),琅琊阳都人。诸葛亮七岁时父母均离世。当时,正处于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外戚宦官专权,群雄割据,战乱不已。诸葛亮的故乡也遭到了曹操军队的血洗屠杀。诸葛亮兄弟被迫离开家乡,在襄阳附近的隆中隐居下来,一边耕种,一边读书。他爱读兵法和《申子》《韩非子》等.著作,用心研究各种学派的观点和主张。诸葛亮经常和徐庶、庞统等有才华的年轻人交往,切磋学问,议论国事,并成为挚友。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又夺占荆州。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范志忠《诸葛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葛亮为蜀汉政权所作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葛亮成为“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的原因。
2021-09-1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周恩来自幼酷爱读书,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功底。1910年至1913年,周恩来先后入银岗书院、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读书,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在具有进步思想的老师的影响下,周恩来先后阅读了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邹容的《革命军》等革命书籍。他还订了《盛京时报》,养成每天坚持读报、关心国事的习惯。1911年,在一次修身课上,老师问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周恩来郑重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毛泽东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1956年5月,周恩来在《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一文中指出:“任何国家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不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有批判地学习,不是盲目地学习……应该说,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

——摘编自毛胜《周恩来的读书学习生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能确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思想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这一主张的历史贡献。
2021-09-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初的俄国,地主的大田庄仍是封建制度的基础,俄罗斯文明象征之一的古老的村社普遍存在,农民继续受到掠夺并走向破产。助荡与危机定:19067月,斯托雷平出任大隆会议主席。他主张在强权领导下与专统相结合进行改革,走谨慎的变革之路。他将最大的热情投向村杜的土地,推动颁布了(《关于农民土地所有制若干规定的变更与补充》的法令,规定农民有权从村社分离出来,有权使份地成为私产并允许出售。1911611日,又公布《土地规划条侧》,规定农民的份地自动变为私产。斯托雷平改革使200多万农户退出村社,建立“单独的农庄经济”,其中大多数退社贫苦农民由手缺乏农具和资金,不得不把土地以低价出卖给富农。改革收到了经济上的奇效,俄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但村社依旧残存,直至苏联全盘集体化为止。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托雷平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斯托雷平改革。
2021-09-1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