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春秋时期崇德的思想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孔子、墨子、孟子等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不仅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改编自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在科举制度创立之前,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早在西周时,中国实行世卿世禄制度。肇始于战国,全面实行于秦朝的举贤制,到了汉朝则完全成熟,形成了察举制。到东汉末年,察举制已经不能保障所选人才的素质,基本上丧失了为朝廷选举高素质人才的功能。东汉形成的世族是一个重要力量,尽管曹操主张“唯才是举”,但也还主要是从世族大姓里选拔,出现了“九品中正制”这种带有明显妥协的选举制度。到了南北朝,它几乎进入衰亡期,很难发挥选举称职官员的作用,同时在南北朝社会内部正孕育一个崭新的选举制度——科举制度。此后科举制绵延古今1300年,为隋唐以来的中国封建统治集团提供了具有高度儒学文化素养、娴熟语言应用能力的各级行政官员。有人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也曾产生重大国际影响,影响到中国的邻国日本、朝鲜、越南等。

——摘编自董俊峰《科举考试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材料三:积蓄全部用于兴教办学、扶贫济困的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圆了多少贫困山区女孩的大学梦;重庆玉河村村民蒋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作战,荣立一等功,复员还乡隐于乡野劳作36载,举债带领村民修通致富路,带头发展特色农业;投身中医33年、救治患者无数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忠德,一次次站在抗击疫情最前线……这些全国道德模范如星光般耀眼,却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来自农民、工人、学生、教师、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等各个群体。他们或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或诚实守信,或敬业奉献,或孝老爱亲,在平凡中迸发崇高的道德风尚。他们润物无声,感染着周围越来越多人见贤思齐。无数平凡的英雄,用数不尽的凡人善举,让人们感受到新时代的温度,从中获取前行的力量。

——摘编自“光明网”《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孔子有关“崇德”的思想主张,并分析该时期孔子等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的社会环境。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科举制度影响古代越南的史实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传入欧洲的发明。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再列举至少两位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并分析充分发挥道德榜样示范作用的意义。
2024-04-0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高考原创模拟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分化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期望“以其学易天下”,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了(   )
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B.诸子百家相互诘难
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D.学术适应政治需要
2020-06-15更新 | 253次组卷 | 2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竞赛历史试题
3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关于“百家争鸣”部分写道:“唯其社会上有此种新集体之风起云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其中“新集体”主要是指
A.诸侯B.卿大夫C.士D.商人
2020-10-12更新 | 217次组卷 | 2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典文学极具时代特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诗经》艺术感染力很强,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B.楚辞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句式以四言为主,更适于表现丰富情感
C.杜甫的诗以臻于化境的严整格律、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D.南宋的词增添了慷慨悲壮、低迷伤感的情绪,反映了时代的特征
5 .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下列属于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生活的作品是
A.《伐檀》
B.《公刘》
C.《鲁颂》
D.《生民》
2018-05-07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下列对《诗经》理解正确的是
A.是研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历史的宝贵素材
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
C.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颂》是其精粹
D.奠定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础
2019-04-2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诗经》是描写中国古代男女之间互相爱慕、思念的诗作,但从汉到唐政府往往将之政教化,如《关雎》被释为颂“后妃之德”的诗歌。宋代朱熹始视之为男女相悦之辞,但又局限于理学思想,称之为“淫诗”。直到清代,王夫之才正面肯定了其爱情诗的价值。这说明
A.《诗经》不符合中国封建社会的需要
B.《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学形式
C.《诗经》是一部反纲常名教的经典作品
D.对《诗经》的解读受制于时代
8 . 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这可以看出
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2019-04-26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嘉兴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8-19高一下·江苏·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康德拉•希诺考尔《中国文明史》:“《诗经》的特点在于,它反映了各行各业中人们丰富多样的生活经历。有纪念武王伐纣的故事;有关于王室祭祀、节日宴享和重大礼仪场景;有普通民众劳动的情景;有繁重兵役给人们带来无穷灾难……。”据此可知,《诗经》
A.体现南北文化融合的趋向
B.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
C.表现了大一统时代的气度
D.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
2019-04-13更新 | 65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平行班)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10 . 古代中国的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某种文学形式有较为灵活的句式,多具有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往往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下列与该文学形式的叙述相符的是
A.奠定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B.具有臻于化境的严整格律
C.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D.展现大一统时代的磅礴气势
2018-05-07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