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建立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全球通史》中曾提及: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的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关于能取得该成就的因素叙述错误的是(       
A.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难攻易守B.最早用钢制武器取代青铜武器
C.取消盐铁专卖促进经济的繁荣D.变法的成功极大增强军事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提出:“秦在水利、交通、机械等技术层次的优越,使秦人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并赢得最终胜利。”这种观点意在说明,秦国(     
A.素有重视农耕文明的传统B.科学技术领先东方六国
C.讲求实用最终完成国家统一D.商鞅变法历史意义非凡
3 . 据《战国策·齐策五》载,战国时的诸侯宫廷中,“和乐倡优侏儒之笑不乏”。秦始皇统一六国,集中了全国的乐舞,以致女乐倡优充盈宫室。据此可知当时(     
A.新兴地主财力雄厚B.宫廷贵族生活奢靡
C.艺人社会地位低下D.官方主导艺术创作
4 . 2023年1月秦始皇陵博物院发布秦兵马俑第三次发掘成果,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漆盾1处、笼籠3处;兵器秘(柄)多处、弓弩箭馆多处,发现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千余件(组),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约6000件。这一考古发掘(     
A.反映了当时部分历史面貌B.明确了武器种类与配属
C.展示出秦朝强大军事实力D.弄清了陶俑的制作程序
2023-05-20更新 | 1073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演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据材料推知,秦走向统一的过程中(     
A.重视实行广纳贤才的用人政策B.通过变革制度为崛起准备条件
C.对诸侯国实行远交近攻的战略D.政治优胜奠定军事胜利的基础
6 . 战国后期,荀子到秦国访问,他对人讲述访问观感时说:“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据此可知,荀子认为秦崛起的原因是(     
A.士阶层的崛起B.良好的吏治C.法家思想的推行D.强大的战斗力
2022-12-04更新 | 471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秦统一六国后,北击匈奴,南统岭南,把“西南夷”纳入版图。这些举措(     
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B.实现了秦朝在全国范围的长久治安
C.违背人民意愿加速秦朝的灭亡D.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2022-09-27更新 | 281次组卷 | 31卷引用:考点12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A卷-选必1-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表反映出秦代(     
公元前219年开始南征百越,灭东瓯、西瓯,设立闽中郡
公元前214年平定珠江流域,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
公元前214年收复河套平原,设置了九原郡
A.基层管理制度相当严密B.强制推行郡县制
C.南北方经济联系的密切D.开疆拓土的进程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现出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各诸侯国的统治B.奠定了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生产生活有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2022-08-12更新 | 2311次组卷 | 2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上)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10 . 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文献记述出处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贾谊《过秦论》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后汉书·班固传》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
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2022-07-14更新 | 7233次组卷 | 69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湖北历史高考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