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考秦之制,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賾,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
A.构建起隶属于丞相的监察体系
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
D.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的基本原则
2018-05-22更新 | 684次组卷 | 4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史学家钱穆先生将战国到秦定义为“历史之大变”,此种定义的主要视角是
A.思想文化
B.社会政治
C.民族关系
D.生活方式
3 . 以下为中国古代历代中央机构演变示意图。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④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
2018-04-13更新 | 1082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   )
A.丞相B.三公C.太尉D.御史大夫
5 . 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刺史
6 . 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A.决策权
B.监察督促百官权
C.军事权
D.行政权
7 . 《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2017-11-03更新 | 630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2016·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D.行省制度
2016-11-27更新 | 1984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6-2017年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9 . 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这说明秦汉新爵制
A.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
B.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
C.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D.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
2016-11-27更新 | 573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5届辽宁大连二十四中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