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根据秦朝官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丈夫,史称“三公”。但太慰一职始终空设。在此背景下,御史丈夫的实际作用是(  )
A.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B.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C.协助丞相管理军事D.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
2019-01-30更新 | 317次组卷 | 19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历史试题
2 . 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首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
A.三公九卿之间相互配合
B.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的特点
C.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
D.权力分工仍带有家国一体的特点
3 . 秦朝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是(       )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减少重大事情决策失误
C.促使中央官员彼此牵制D.体现国家治理民主科学
2018-11-21更新 | 246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中外历史纲要上)-1.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4 .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其相似作用是
A.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
B.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限制、监督了皇权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2018-10-27更新 | 667次组卷 | 45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他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从多个方面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哪些具体措施。每个朝代举1~2例即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解决中央和地方矛盾的。

(3)据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6 . 秦朝时期,御史大夫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代表朝廷起草诏命文书,不仅可以弹劾百官,而且如果丞相位置出现空缺,御史大夫可补其位。由此可见,秦朝设立御史大夫是为了
A.监督各级官员
B.维系内外政治
C.防范丞相专权
D.加强君主专制
7 . 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有
①主管全国军务
②负责监察百官
③主管全国政务
④掌管图籍章奏
A.B.C.D.③④
2018-09-0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秋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同步课时作业:第2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9 .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
秦朝三公九卿制
西汉汉武帝中(尚书、侍中等)外(三公九卿)朝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中书一省制
A.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
B.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
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
2018-04-01更新 | 236次组卷 | 19卷引用: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基础练)
10 . 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记载,只涉及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A.巩固君主专制皇权的需要
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
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
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
2018-01-20更新 | 43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