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汉书·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紫绶,掌副丞相。”在秦代,御史大夫的本职是“典正法度”、“举劾非法”,还掌管制诏和公卿奏章,直接受命于皇帝。这些记载反映出
A.御史大夫地位实际高于丞相
B.汉朝对秦代官制进行了变革
C.汉代中央集权较秦有所加强
D.中央监察满足了皇权的需要
2 . 下列关于秦朝“朝议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仅限于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的联合办公的方式
B.皇帝不参与
C.有利于减少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决策失误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 . 秦朝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常管宗室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大仆,掌管宫廷用马;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这反映了九卿
A.服务皇室,君权至上
B.职权细化,各负其责
C.官员众多,权力分化
D.政务繁杂,中央集权
2019-01-04更新 | 604次组卷 | 48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4 . 秦朝设置的中央官职中,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2018-12-21更新 | 359次组卷 | 42卷引用:广西普通高中2016年12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5 . 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首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
A.三公九卿之间相互配合
B.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的特点
C.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
D.权力分工仍带有家国一体的特点
6 . 秦朝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是(       )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减少重大事情决策失误
C.促使中央官员彼此牵制D.体现国家治理民主科学
2018-11-21更新 | 246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j题
7 . 秦汉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实际上秦朝并无“三公”,那时候,太尉是虚设的。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A.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
B.巩固君主专制集权的需要
C.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
D.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
8 . 本来封建时代,在内管家称“宰”,出外做副官称“相”,所以照历史传统讲,宰相本来只是封建时代贵族私官之遗蜕。但正因如此,所以在秦汉时代的宰相,不但要管理国家政务,还要管理皇帝的家务。这反映出
A.秦汉的政治体制是先秦政治的延续
B.宰相拥有至高无上的广泛权力
C.中国古代政治具有家国一体的特征
D.宰相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2018-11-17更新 | 506次组卷 | 15卷引用:内蒙古鄂托克旗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2002年,湖南龙山县里耶镇出土了3.7万枚秦代简牍,这些简牍是秦代地方官府档案。通过对这些秦简我们可以研究秦代

①官方文字的基本情况
②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责
③基层组织的设置情况
④皇权与相权矛盾的起因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18-11-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浦北县金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9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10 .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其相似作用是
A.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
B.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限制、监督了皇权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2018-10-27更新 | 667次组卷 | 45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