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下列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散乱频繁B.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2023-04-13更新 | 324次组卷 | 64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齐编修的《魏书》中,宣称北魏的鲜卑拓跋氏是黄帝少子昌意的后裔。同时《魏书》称东晋为“僭晋”,又称南朝政权为“岛夷”。北齐这一做法旨在(     
A.增强自身政权合法性B.推动民族间的交融
C.巩固孝文帝改革成果D.维护传统华夷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1972年在嘉峪关市发掘的魏晋砖室墓壁画中的一幅。壁画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既有汉族牧民,也有鲜卑农民。此外,壁画中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据此,可推断(     )
A.画像砖主要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B.民族交融促进了当时的生产发展
C.丝绸之路在魏晋时期得到极大发展D.孝文帝改革实现了鲜卑族的汉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魏晋时期,建立后赵的羯、前秦的氐、后秦的羌对汉文化热情高涨,前秦皇帝苻坚甚至堪称汉学家,曾经不无自得地说:“朕一月而三临太学,周公和孔子的传统总算不会在朕这里中断。”这有利于
A.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水平B.国家教育水平的进步
C.降低佛道思想的影响力D.传统主流文化的延续
5 .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B.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D.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
2023-10-23更新 | 47次组卷 | 68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的君主普遍具有很高的汉文化造诣,如前赵的刘渊(匈奴)“《史记》《汉书》、‘诸子’,无不综览”,前燕的慕容皝(鲜卑)“尚经学,善天文”,前秦的苻坚(氐)“博学多才艺”等。这一现象的出现
A.消除了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B.利于推动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
C.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得以巩固D.加速了少数民族的文化走向衰落
7 . 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和大迁徙的时代。下图为当时少数民族内迁路线图。这一时期主要少数民族的内迁

A.促进了隋唐盛世经济的快速恢复发展B.使各民族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基本消失
C.加快了儒、佛、道三教融合发展步伐D.促成了魏晋时期开放融合的文化特征
2022-02-01更新 | 151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个说法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下列关于十六国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指北方出现的十六个政权B.都是少数民族政权的更迭
C.形成与南方政权南朝的对峙D.结束于北魏统一北方之时
9 .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中曾表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苻坚以盛世圣君、奉天承运的帝王自居,将“混一六合”视为自己分内之事;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认为:“密迩江扬(长江流域),不早当晚,会是朕物”;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凡大江南北水道均在叙述之列。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统一将是大势所趋B.儒学成为思想主流
C.政权分裂割据加剧D.南北矛盾趋于缓和
10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多民族国家攻权并立,更替频繁。以下对如图朝代填写正确的是(     
A.①东晋②前秦③梁④北周B.①西晋②前秦③吴④北周
C.①东晋②北魏③吴④北汉D.①西晋②北魏③梁④北周
2022-10-14更新 | 660次组卷 | 46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