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9 道试题
1 . 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因漕运(运河)一时断绝,长安君臣濒临饿死。随后江南转运南米三万斛抵达,德宗赶到东宫对太子说:“吾父子得生矣!”据此可知
A.大运河对于巩固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B.唐德宗贞元二年因发生战乱致使漕运断绝
C.唐朝已不能有效地掌控全国绝大部分地区
D.江南财赋已成为晚唐都城的重要经济来源
2021-12-25更新 | 24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踏歌”是中国传统的舞蹈,从汉到唐广为流传。踏歌原流行于民间,到唐代被加工成宫廷舞蹈,出现踏金莲、踏歌辞等宫廷舞乐。唐睿宗先天二年元宵节,皇家在安福门外举行了有千余妇女参加的踏歌舞会。据此可知,在唐代
A.社会环境具有包容开放特色B.民间文化已经失去原有特色
C.妇女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D.踏歌反映了奢靡的社会生活
2021-12-23更新 | 24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唐宋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变化统计图,这一变化
A.导致了宋朝政府发行飞钱B.反映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C.促进了唐宋铜钱体系变革D.冲击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
4 . 唐朝时,茶税起初只就产地及通过商人征收,其后到文宗时实行专卖,其办法是“徙民茶树于官场,焚其旧积者”,即实行“官种、官制、官销”制度。唐朝对于茶的走私,打击十分严厉,规定如贩茶叶3次,总数累计超过300斤者即处死刑。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助推政府政策调整B.传统重农抑商政策范围有所扩大
C.茶叶产能过剩导致国家强力干预D.工商食官政策得到重新恢复发展
2021-12-1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外来农作物传入古代中国有三次高潮,其中前两次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多带“胡”字,如“胡麻”“胡萝卜”,第三次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则多带“番”字,如“番茄”“番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对外贸易对象的变化B.传统华夷观念的转变
C.综合国力呈下降趋势D.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弛
6 . 《封氏闻见记》在谈及唐代后期的饮茶之风时说:“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这说明当时
A.政府对商业管理日益松弛B.茶叶长途贩运发展艰难
C.市场空间限制逐渐被突破D.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加强
7 . 唐初,“五品以上,不得入市”。唐代中后期,士人经商已成为一股潮流,地方上的军政大吏,如节度使、观察使等也多经商。此时唐诗中描写江淮水运方便之处的村民“尽去作商贾”“求利莫求名”的记载比比皆是。这反映出,唐代中后期
A.中央集权严重削弱B.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C.经济发展催生腐败D.士人丧失功名意识
8 . 隋炀帝曾驻守扬州,对江南的富庶有很深的了解,他意识到:只有在长江与黄河之间开辟一条新的运输水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安、洛阳两都的粮食与其他物资的供应问题。这说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直接目的是
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B.掠夺南方财富
C.巩固政治统治需要D.发展农业生产
9 . 汉时,“市”的长官称“市令”或“市长”;南北朝时,设有“草市”,《南齐书》就专门提及此职;唐代,州、县设市日益普遍。材料反映出
A.抑商政策日趋强化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C.政府税收获得保障D.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有人评论唐代市场管理:官市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和局限性,市场活动被政治所扭曲,经济规律被行政所干扰,不可能遵循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这一观点意在说明
A.市场广阔能促进商品经济繁荣B.政府对市场控制过严会阻碍商业发展
C.遵循规律可规避商业恶性竞争D.政局稳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最大前提
2021-12-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经济史-考点23古代中国工商业发展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