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1961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各城镇精简职工队伍,到年底职工减少了872万,城镇人口减少1000万左右。1962年—1963年又减少职工1000多万人,减少城镇人口1600万左右。其直接原因是
A.粮食供应紧张
B.疏散人口准备战争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左”倾错误的扩大
2 . 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中央制定这一政策主要是为了(   )
A.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倾错误B.减轻农民负担
C.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D.改革经济体制
3 . 下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1952经济增长率迅速提升
B.国民经济比例的调整推动1964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1984年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D.中国经济增长率呈现出平稳增长的趋势
4 . 1962年,我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减少2万个,加上1961年减少的2.4万个,共计减少了4.4万个,相当于1960年底工业企业总数的45%。1962年工业总产值指标比1960年下降了47%,重工业下降了57%,轻工业下降了26%。同时,还切实调整了所保留的工业企业的管理。这些政策在当时
A.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
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D.纠正了党内“左”的错误
5 .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A.纠正“文革”错误
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落实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
6 . 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左”倾错误得以根本纠正
B.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化
7 . 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中国某一历史时期读书笔记。以下正确认识的是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B.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C.“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拨乱反正
D.从改革开放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 .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而提出的八字方针的正确表述是
A.调整、巩固、发展、提高
B.调整、提高、充实、巩固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调整、发展、充实、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