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出色完成了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王进喜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展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大庆精神的内涵是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B.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C.实事求是,敢闯新路D.生命至上,举国同心
2 . 根据费玉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介绍,1960年,中共中央委员会指示将供应城市居民的人均粮食定量每月减少一公斤,同时指示在农村把有权作出决定的单位由公社向下转移到大队。上述材料可以反映出当时
A.中国人民生活困苦B.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C.中共中央放弃计划经济体制D.中共中央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2022-04-03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中共中央实行的方针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4 . 1962年国家对基本建设的投资从1960年的388.69亿元削减至71.26亿元;积累率从1960年的39.6%降至1962年的10.4%;1962年的基建项目为2.5万个,其中大中型项目为1000多个,比1961年分别减少1万多个和400多个。这些变化
A.适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B.使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表明经济指导思想弊端严重D.有利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2021-01-2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第五次复习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下表是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其中1963~1965年增长最快,主要原因是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A.优先发展农业的政策B.工农业生产平衡发展
C.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D.苏联经济援助和扶持
2020-03-2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六)文综历史试题
6 .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和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的变化。两组数据在1960-1965年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其背后的共同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B.国民经济的调整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工业结构的调整
2020-03-1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实验中学2020 届高三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7 . 1962年至1965年,中国先后与日本、英国、联邦德国、荷兰等国签订了80多项工程合同,用汇2.8亿美元。其中成套设备56项,用汇2.6亿美元。这说明当时
A.中苏两国经济关系完全破裂B.中国对外经济仍在不断发展
C.经济建设是治国的重要内容D.经济是两大阵营瓦解的前兆
2020-01-1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0年高三上期第五次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1960年底城镇人口1.29亿的基数,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1961年减少1000万人。这项计划得到坚决贯彻。到1961年底,全国减少城镇人口1300万,其中精简职工950万人。该政策
A.消除了“左”倾错误B.加快了中国城市化进程
C.利于稳定市场缓和局势D.使工农业指标趋于合理
2021-08-27更新 | 184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5届高三5月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1961年冬季,湖南省将数百万亩冬闲田借给社员(大体每人可借三至五分)种植冬菜或冬种春收作物,收入全归社员。这一举措
A.进一步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B.表明当时己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改变了当时土地所有权的归属
D.有利于缓解农村中“左”的政策危害
10 . 我国古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消失。但在1962年到1965年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也有了自留地,一些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农村中的“左”倾错误部分得到纠正
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2021-12-04更新 | 248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3届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