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62年,中共中央下发《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明确规定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此后,人民公社数量较核算单位下放前增加了15534个,增加27.72%,生产队增加了895502个,增加19.58%。这一变化
A.克服了公社体制的弊端
B.扩大了人民公社的规模
C.改变了农村所有制形式
D.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列是1959—1962年我国经济统计表(部分),其中1960年至1962年的数据变化反映出(单位:亿元)
年份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9867616497
19601090547457
1961611451559
1962486434584
A.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
B.纠正“左”倾错误取得成效
C.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
D.“大跃进”运动的影响持续扩大
3 . 1962年7月,邓小平在接见出席共青团七届三中全体与会者时说,现在出现了一种新情况,如实行“包产到户”、“责任田”、“五统一”等等;又说,“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段话表明邓小平倾向于
A.赞扬农业生产合作化
B.打破单一的人民公社体制
C.肯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纠正党内“左”的错误影响
4 .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新局面。这种状况的出现表明当时
A.国家着手调整原有工业布局B.“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
C.国家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D.“左”倾错误进一步蔓延
2017-02-17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15章十年探索时期
5 .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这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通俗的注解
A.“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6 . 20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投资总额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分配给农业、水利工程等的投资额却不断上升,从1959年的10. 5%提高到1963年的25%以上。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顺应“大跃进”建设需要B.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渡过困难
C.保证“一五”计划的实施D.改变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局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