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摘编自朱君奇《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

材料二 中共中央在1983年下发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它的主要精神(1)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人民公社的体制。(2)搞活经济,继续放宽某些政策,走全面发展、综合经营的道路;总之,“就是要按照我国的国情,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道路”。经过一年的实行,农业生产获得了创纪录的丰收,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并指出“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2-09-09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9年,陈云写了《计划与市场问题》一文,提出在大力发展计划经济的同时,也应该发展市场经济作为补充,但是这种补充应该是积极的。在陈云看来,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不能离开计划经济,但是单靠计划是不行的,单一的计划经济会使社会主义经济失去活力,因此,必须要依靠市场经济来给社会主义经济增加活力。陈云在1982年,进一步论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鸟笼经济”。陈云用“鸟”和“鸟笼”来形容计划和市场。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在引入市场经济搞活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不能脱离国家计划经济的轨道,市场调节只能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之下发挥作用。

——马娟娟《陈云经济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陈云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思想,并说明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云1979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
3 . 下表所示,我国云南省农业生产和森林覆盖率情况。这说明云南省(     

人均农业生产总值

人均粮食生产

森林覆盖率

1956年

100元

727斤

50%以上

1976年

100元(按不变价格)

575斤

24.9%

A.农村改革势在必行B.农业管理水平落后
C.必须调整产业结构D.农业处于全国后列
2022-08-04更新 | 854次组卷 | 10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零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苏两国重要转型期,如何推进现代化进程是中、苏两党两国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取得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动荡的政治、经济秩序,引发了苏共领导权的丧失和国家的崩溃,致使国家走向解体。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编自钟鸣《20世纪80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请根据材料内容,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2-08-02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5 . 1981—1985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以年平均8.1%的增长率大幅度增加。这主要是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D.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2022-07-23更新 | 249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末推行企业利润留成制度,80年代进行利税改革和承包经营责任制,90年代时,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这反映出中国(     
A.现代企业制度完全建立B.彻底扫除企业发展障碍.
C.私营国营企业同步发展D.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2022-07-20更新 | 342次组卷 | 13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邓小平曾说:“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由权……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中共中央为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据《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时期文献主要内容
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使用”
1937年8月《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减租减怠,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7年10月《中国十地法大纲》“废除一切鲍主的土地所有权,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按乡村全够人口统—平均分配.....”

——据减平《试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等材料整理

材料三 1921年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告农民书》说:“今后,粮食征收制废除,代替它的是对农产品的实物税。实物税会少于粮食征收制的数额。”同年,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1922年5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同年10月,全俄中央执会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把租细土地的期限延长到12年,并允许在承租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

——据王斯德《20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的土地改革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地主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的共同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22年的苏俄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在农村改革方面的异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它的出现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热词(部分)汇编。

年代热词(部分)
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1)新中国、抗美援朝、求同存异……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2)右派、总路线、公共食堂、票证、雷锋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3)夺权、红卫兵、知青、乒乓外交、两弹一星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4)法制、拨乱反正、万元户……
20世纪90年代(5)海选、下海、菜篮子工程、超市、大哥大、上网

示例:

热词:总路线

说明: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召开,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是造成1959至1961年我国发生经济严重困难的重要原因。


仿照以上示例,在(1)和(4)处各补充一个热词并说明入选理由。
2022-07-08更新 | 171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