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5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五次调整:____年开始的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指土地____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____,转让____
2023-09-1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十单元单元整合
2 .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五次调整:改革开放后实行的____,在坚持____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023-09-1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十单元单元整合
3 . 1983年, 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均产值比 1978 年增长了30. 6%, 平均年增长 5. 5%, 大大高于1978 年以前平均增长 1. 29%的速度。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 . 下表是1978—1982年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78年

1980年

1982年

年人均纯收入(元)

133.6

191.3

270.1

A.经济特区广泛建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开放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5 . 2019年9月29日上午10时,90岁高龄的申纪兰接受习近平总书记颁授“共和国勋章”,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见证了共和国的奋斗和发展。2020年6月28日,申纪兰逝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10月1日,申纪兰组织妇女穿新衣、扭秧歌,欢庆新中国成立。1954年,她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进京参会,审议表决宪法。这一年,她带领西沟农业合作社里的妇女开展劳动竞赛。这一年,她们造林490亩,耢耙地100多亩……西沟的“半边天”以其奋斗和勤劳而红遍了中国。

她是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她说:“我的户口在农村,我的单位在西沟,我的身份是党员,我的级别是农民。”从1993年的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到2020年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她递交了490余件议案,个人领写80余件,始终情系“三农”。这也应了她在80年代所说的“不让群众富起来,我就不是人民代表”。

1983年,她在西沟推行承包制,她上省里找钱,创办利润丰厚的钛合金厂。因污染而被环保部门下令关停时,她在老百姓的哭声中给钛合金厂贴上封条,并说:“咱西沟人要听党话,跟党走。”后来,西沟陆续建起了香菇大棚,引进了光伏发电。她89岁时还站在广场上为西沟的“生榨沙棘露”做宣传。她坚信勤劳致富,一直种地打粮,获得“共和国勋章”那一年的秋收季节,她照旧拿着镰刀下地……

——摘编自葛水平《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走了——追忆申纪兰》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申纪兰20世纪50年代的政治、经济活动所反映的共和国相关制度,概括这两项制度共同表征的社会转变趋势。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在申纪兰要“让群众富起来”的年代,共和国行进在怎样的时代?概述她在这个时代为“让群众富起来”而奋斗的事迹。
(3)根据材料,尝试撰写申纪兰荣获“共和国勋章”的颁奖词。(要求:至少两个角度)
6 . 通过观察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顺利实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1)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这场新的革命,是在过去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的。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摘编自高尚全《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2)结合所知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新的革命”指什么,并结合史实对“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7 .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到1984年,中国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和消费增长率高手城市居民。1985年以后,中国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则远远低于城市居民,这导致了严重的城乡贫富分化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表明(     
A.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倒退现象B.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C.国家对城市的支持力度远超农村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2023-09-09更新 | 202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大农村地区流行一句谚语“大包干、大包干,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     
A.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C.实现农业集体化生产D.扩大对外经济的交流
9 .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走上崭新征程】

材料一   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包括清政府军队里的爱国将士表现得很英勇,甚至以命抗争,浴血搏斗,直至战死疆场。但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还处于被动反击、事件应对、行动自发、目标茫然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的参与,还有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及农民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他们相互呼应,使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彻底性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的觉醒》

【开辟革命道路】

材料二   



【构建精神谱系】

材料三   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同时,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走向光明前程】

材料四   农村改革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和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经济发展困境决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亿万农民为改变农村面貌和自身命运,勇敢冲破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从而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与五四运动前的斗争相比,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有何变化?
(2)材料二中,从图1到图3的革命历程反映出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使中国共产党探索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革命道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4)材料四中的“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指哪一制度?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和成功”的因素。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3-08-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调研考历史试题
10 . 在1985年,华西村里除了耕地,还有十几家棉织、钢铝材等工厂,80%的人在工厂做工。华西人的年收入超过很多城里人。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鼓励发展市场经济B.国企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农村改革激发社会活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