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1980年,国家农委的政策刊物《农村工作通讯》发表文章指出,“包产到户是对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丧失信心,否定了统一经营”,“我们要把希望放在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积极性上来,改变生产条件,实行机械化”。由此可见,当时我国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存在阻力B.“右”倾错误思想依旧盛行
C.社会主义农村改革加速发展D.农村经济建设陷入全面混乱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党的领导人把过渡时期总路线片面解释为“解决所有制的问题”,提出要使“资本主义绝种”。毛泽东强调加快农业改造的最大可能性是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殊不知,当时农民的这种“社会主义积极性”,有不少就属于“合伙平产”的平均主义积极性。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我国吃商品粮的人口骤增,因此不得不对全国城乡实行粮食统购统销。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是保证粮食统一征购的最有效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急速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房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期,粮食大增产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我国及时提出发展多种经营;90年代初期,粮食生产从上一次调整后得到恢复发展,及时提出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进一步激发了农业农村的活力。1998年,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丰年有余的背景下,提出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摘编自陈建华《改革开放40年农业政策演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急速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指出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2)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粮食大增产的政策因素,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经验。
2021-06-0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农村人民公社既是一种经济组织,也是一种政权机构。1978年以后中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事实上消解了人民公社的经济职能,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决定在农村设立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后,人民公社遂告解体。由此可知
A.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政治体制改革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得到发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
2021-05-25更新 | 811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新一届政府的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就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四次调整,下面的叙述选项全部正确的是(     
A.AB.B
C.CD.D
2021-05-1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部分中学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2008年,针对农民工进城生活状况,某记者在江苏昆山采访了来自安徽、四川的共400名农民工(见下表)。据此可知
进城生活满意度占比14%很满意62%基本满意21%不满意3%很不满意
满意的主要原因占比38%认为收入高于种田34%认为可以接触新事物21%认为利于子女教育7%认为生活好于农村
A.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发生改变B.农业产值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C.市场经济改变以往生活习俗D.择业情况折射价值取向变化
6 . "民工潮"是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所形成的潮流。上世纪 80年代起,每年农历正月前后,浩浩荡荡的民工大军南下北上,东奔西跑,铁路、公路车流如水,交织成一股逾月不退的“春运潮”,拍打着城市的门户,波及几乎全国各大城市。“民工潮”的形成本质上表明改革( )
A.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弊喘B.形成了新的劳动力市场
C.培育了自由的农村市场D.激发了农民的生产潜力
2021-04-2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1年春开始,广大干部群众突破“禁区”,包产到户这一新生事物在我国广大农村冒了出来。最先开始包产到户实验的是安徽省。在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的支持下,到196110月中旬,安徽全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达到84.4%。此外,湖南、河南、浙江、贵州、陕西、甘肃、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湖北、河北、山东等省,也仿效安徽办法,推行了各种形式的包产到户。据统计,各地陆续发生的不同形式的包产到户或单干,约占全国生产队总数的20%左右。这次实验到1964年春结束,历时约三年。对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李杏、高其荣<20世纪60年代初期包产到户的历史定位》

材料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

——摘编自马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60年代初包产到户实行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的原因。
2021-04-2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我国先后出现了三次大规模创业浪潮,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异军突起;20世纪90年代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员“下海”经商;2014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浪潮。材料反映出
A.改革开放释放了社会活力B.城乡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C.国有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
9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出现一批存款在10000元以上的农户。下图为山东某农村通过种棉花成为“万元户”的赵汝兰(下图左)新购置的脚踏式缝纫机。贵州省贵定县的农户王明中(下图右)通过经营面粉厂,最终也成了“万元户”。这反映出
A.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B.中国农村地区实现小康
C.城乡经济差距开始缩小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21-04-22更新 | 168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