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1979-1980年,中央决定夏粮收购价提高20%,化肥等农资出厂价降低10%,但粮食售价不得变动;重工业投资减少6%,轻纺等增加30%左右;基建投资下降69.8%。这些举措旨在(     
A.改善人民生活状况B.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C.调整国民经济比例D.开始关注民生幸福
2 . 1981—1985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以年平均8.1%的增长率大幅度增加。这主要是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D.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2022-07-23更新 | 249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中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末推行企业利润留成制度,80年代进行利税改革和承包经营责任制,90年代时,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这反映出中国(     
A.现代企业制度完全建立B.彻底扫除企业发展障碍.
C.私营国营企业同步发展D.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2022-07-20更新 | 342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为了防止过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1981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做工和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通知》,要求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就地适当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这表明(     
A.农村体制改革释放出了大量劳动力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启动
C.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势还十分严峻D.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无法实现
2022-07-12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5 .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历程。这反映了我国农村(     
A.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B.农业模式的深入探索
C.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D.人民生活的不断提升
6 . 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决定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强调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的重要意义,要求对乡镇企业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必要的支持。上述政策(     
A.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标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活力
D.推动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发展
7 . 下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2022-06-09更新 | 11675次组卷 | 84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检测)-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课时及单元测
8 . 下图为凤阳县小岗村18位村民签订的包产到户契约,据此契约责任书,可以推知
A.小岗村最早尝试农业包产责任制B.农村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出现松动
C.民间书面契约受到国家法律保护D.原有农村经济体制依然占主导地位
2022-06-04更新 | 352次组卷 | 8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9 . 下表为中国八十年代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表中数据说明当时中国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B.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C.国民经济结构日渐趋于合理D.城乡一体化已经实现
10 . 改变“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
A.开展土地改革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