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增加值从1978年的20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68000亿元,增长了324倍,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5.77%增加到28.52%。这一状况反映出
A.乡镇企业成为民营经济排头兵B.市场经济具有极大的活力
C.农村经济不再单纯依靠农业D.农民工进城现象逐步减少
2020-07-19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2020-07-11更新 | 5558次组卷 | 8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大练习历史试题
3 .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国民经济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辅助性作用”。这说明
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己明确B.市场调节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C.计划经济体制框架已完全被打破D.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异常的艰难
4 . 从1985年开始,我国正式取消粮食的统购,改为合同定购,任何单位不得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这一举措
A.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B.实现了农民对粮食的自由支配
C.深化了土地所有制变革D.体现了粮食价格市场化导向
5 . 1978年秋天,小岗村将生产队的田地分给各家各户,实行包产到户.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排头兵。2006年1月25日,一些村干部召开村民大会,宣布要将土地合并.集中办农场、搞养殖和旅游开发等。两次土地政策的调整表明
A.分田到户不利于农业发展B.土地合并违背了国家政策
C.农村经济体制要适时调整D.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
6 . 1979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鼓励发展社队企业(即乡镇企业),社队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从1980年到1982年,社会上先后围绕“要不要发展社队企业”“社队企业与大工业的矛盾” “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等问题争论,社队企业数量由1979年的148.04万减少至1982年的134.64万。由此可以看出发展社队企业
A.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B.仍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C.中心环节是扩大自主权D.必须得到社会大众认可
2020-02-20更新 | 2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5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83年,我国种植业在农业产值中已降到62.1%,林牧副渔业比重上升到37.9%。1983年粮食商品率由1978年的49%提高55%。促使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得到扩大
B.经济体制改革获得根本性的突破
C.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主导作用
D.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8 . 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回答下列小题。
1.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唐朝时出现的
A.驿站
B.邸店
C.柜坊
D.票号
2.唐代开始铸开元通宝钱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3.史料记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扬州、临清等地“从事工商贾技艺、游手游食者十而五六。”这一现象反映出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
B.北方人民大量向南方迁移
C.人们就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商业发展十分突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村改革的方向之一是向商品化发展
B.对外开放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
C.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出现,城市商业发展突飞猛进
D.海峡两岸的通商已经全面实现
2019-08-1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阶段考试(四)历史试题
9 . 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巨大的风险按下红手印,将村集体土地“分田到户”。小岗村这一做法的背景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B.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10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的生产力发展。这种制度
A.克服了农村经济分配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所有土地全面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