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农民赛着往前冲”这体现了(     
A.农村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
D.“大跃进”运动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
2023-09-20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从1979年起,国务院重新规定了农产品统购派购的范围和品种,减少了统购统销和限售的品种和数量。这一措施(     
A.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B.增强了国家经济调控力度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2023-09-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3 . 1981年,专业户在我国农村的少数地区开始出现。到1983年底,全国农村专业户已达农户总数的13.6%,经营内容由养殖业、种植业向加工、运输、服务、文化、卫生等行业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  )
A.说明土地所有制变革成效显著B.得益于农村改革的深入开展
C.促进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顺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81年12月,在第一次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的小组讨论中很多人呼吁:“应当给包产到户上一个社会主义的户口。”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认可了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等生产责任制。由此可知,当时(     
A.中央支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农村多元化经济体制确立
C.基层户籍管理制度不断完善D.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明确
6 . 1978—1984年,我国农业GDP年均增长达6.9%,这一时期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最快的时期。按照1978年农村贫困标准,6年内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0.7%)下降到1984年的1.28亿人(占15.1%)。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B.市场经济体制完善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行试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从1982年起,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问题的,农民们评价1982年的一号文件说到“让我们致富‘开了窍’”。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当时(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B.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行
C.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基本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023-07-03更新 | 28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一模拟(江西卷)(16+3模式)-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下图为新华社记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村里第一个买了拖拉机。这张照片(     

   

A.体现了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成效B.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
C.释放了农村政策延续性的信号D.见证了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成
2023-06-21更新 | 4139次组卷 | 4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重点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1978年9月安徽省委针对特大旱灾,决定采取“借地度荒”,规定凡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可以借给农民种麦种菜,鼓励多开荒和利用“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空闲地,谁种谁收。这一举措(     
A.抑制基层政府生产自救的积极性B.为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提供契机
C.改变了当地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D.打破农村集体所有制的主体地位
10 . 如表所示是第一至第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我国 (        
次序时间主要内容
第一个1982年正式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
第二个1983年放活农村工商业
第三个1984年发展农村商品生产
第四个1985年取消统购统销
第五个1986年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在农村D.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多次反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