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1983年,在一份关于如何处置私营业主超出规定雇用帮工的请示报告上,邓小平批注:“放两年再看”;1985年,他的意见还是“再看看”:1987年,中共中央“5号文件”最终去掉了对雇工数量的限制,而那时,私营业主雇用大量劳动力的现象在社会上已没有争议了。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对是否给私营企业放权仍犹豫不决
B.不做政策上明确界定是合理的改革思维
C.民众对于改革的思想认识已经彻底解放
D.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
2 . 1985年,《羊城晚报》记者刘婉玲以一篇《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文章,报道了许多工程师周末下乡镇企业“走穴”的情况。这是这个群体第一次被定义。材料中的“走穴”现象说明
A.我国知识经济开始兴起
B.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
C.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
D.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 年前,多数社队企业都是由作为政社合一的社队(或作为基层政权的乡村)举办的,在人事、劳动和工资制度等方面存在着“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的现象。从1979年开始,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许多乡村对企业实行放权,通过集体承包、厂长(经理)承包等形式,把企业承包给集体或个人,并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给企业充分的自主权。同时,企业内建立生产责任制,切实把企业的经营成果、职工的劳动贡献与职工的物质利益结合起来。整顿财务管理,推行经济核算,降低生产成本。1978-1984 年,社队(乡镇)工业总产值由385.26亿元增长到1245. 3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0.8% ,远远超过了全国工业和城镇集体工业的增长速度,开始展现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面貌。

——摘编自汪海波《新中国工业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社队企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社队企业改革的意义。
2020-07-0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届高三模拟测试(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1987年8月5日,国务院发布《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采取鼓励个体工商业发展、加强管理、逐步引导的做法。同天的《人民日报》发表报道:变单一经营为集体个体双规并进,宁波乡镇企业结构出现新格局。”这表明,此时中国
A.经济体制改革源于人民实践B.政府致力于消除城乡经济差异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市场经济促进所有制结构调整
2020-10-17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1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5 . 下表为1978年和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对比表(单位:万人)

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人口流动B.科技发展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
C.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D.对外开放政策加速了航空业发展
2020-05-2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高三模拟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6 .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B.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C.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018-11-01更新 | 73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B.包产到户
C.发展外向型经济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 . 1991年底到1992年,社会上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了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这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B.国有企业改革在摸索中逐步走向市场
C.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D.民众完全接纳市场经济理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