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1978年底,四川省委、省政府经过反复酝酿,制定了14条试点办法,如允许企业可以增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及组织来料加工;职工可获得一定的奖金;可以利用外资对外装配加工等。这些做法
A.明确了市场的主体地位B.有利于激发企业的活力
C.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先河D.受到农村责任制的启发
2 . 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计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一五”计划指出:“采取积极的工业化的政策,即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其目的就是在于求得建立巩固的国防、满足人民需要和对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

材料二 部分五年规划(计划)发展目标简表

“六五”计划(1982年通过)
继续贯彻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
“九五”计划(1996年通过)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有效供给能力增强科技教育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成效,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规划(2006年通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产业结枃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三五”规划(2016年通过)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为什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一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规划(计划),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其发展目标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2021-09-06更新 | 3542次组卷 | 3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东印度公司派英国人罗伯特·福琼去中国非法采集茶种、茶苗,偷偷学习种茶方法,并寻找茶工。终于完全掌握了种茶和制茶的知识和技术,从此.印度的茶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急剧跃升。《中国茶叶外销史》载:“1890年后,受英国宣传作用,美国人口密集的区域,对绿茶的嗜好,为红茶所替代,茶叶贸易遂大变动,英国殖民地出产的红茶,更助于宣传广告和游行运动,使中国绿茶销路大受打击,这种新茶(指印度红茶)渐次普及。”咸丰元年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清政府企图通过征收苛捐杂税来解救危机,茶税、厘金过重,业茶者受茶之累,不堪重负,茶叶外销亦受此影响。

——《茶史:清代茶业的兴与衰》

材料二   19846月,国务院及时调整了茶叶购销政策,改革了经营体制,除“边销茶继续实行派购,内销茶和出口茶彻底放开,实行议购议销”。市场放开以后,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三多三为主”的产销方针,彻底改变了过去渠道单一、独家经营的局面,给市场和生产都带来了新的活力。为了在竞争中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使产品适销对路,茶类结构开始得到调整,引进和试制了红碎茶,挖掘恢复了历史茗茶,研究和创制了新品名茶,名优茶的开发生产上了新台阶。生产格局随之发生了变化,春茶前期生产高档名茶,中期生产优质茶,后期生产炒、烘青绿茶,夏秋茶视市场需求,灵活掌握生产红碎茶,炒,烘青绿茶及部分中低档名茶等适销品种。1985年龙井、旗枪、大方等名特优新茶品种产量达到1846.6吨,占总产量的8.1%,市场应变能力增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晚期中国茶叶外销停滞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对茶叶实行的调整政策。
2021-07-2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80年代初,一家外国媒体刊发了这样一则报道:“中国人正甩掉‘越穷越光荣’‘越穷越革命’的价值追求,不再恐惧‘割资本主义尾巴’‘万元户’成了他们能力与幸福指数的象征。”该报道反映了当时
A.农民的改革探索得到认可B.改革开放带来的观念转变
C.物价飞涨引发的拜金潮流D.西方对中国的价值观输出
5 . 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这反映了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从广东开始B.对外开放取得重大成就
C.正逐步突破计划经济体制D.贯彻了中共十五大方针
6 . 下面为1978-2005年我国城镇人均最高年薪所属行业演变表。这一变化可用于说明我国
年份人均年薪最高行业年薪(元)
1978电力煤气850
1990采掘2718
2000金融保险13478
200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38799

A.民众金钱意识日益浓厚B.对外开放逐渐扩大
C.经济体制改革有效推进D.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2021-06-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B.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2021-06-13更新 | 11565次组卷 | 96卷引用: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五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1988年,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提出“实现住房商品化”、提高房租、增加工资、鼓励职工买房”的方案。同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出售公房,逐步实现住宅私有化。”这些改革方案的出台
A.表明发展市场经济成为社会的共识B.从法律上确认了城市住房产权私有
C.城市居民住宅分配实现了市场化D.推动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1-05-07更新 | 255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9 . 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中关村已经陆续有40多家民营科技公司,这些企业的老板大都是国企的科研人员。国家允许此类企业发展旨在
A.鼓励企业技术创新B.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10 . 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D.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2021-04-01更新 | 283次组卷 | 62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