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下表为“农民进城”的不同阶段,“农民进城”是现代化进程中必然伴生的现象。材料主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时期特点
1949—1957年相对自由到规范和限制
1958—1976年“大进大出”;诼渐严禁
1977—1985年日趋活跃;渠道日益多样化

A.城乡差距不断扩大B.农村历史性的变革
C.市场经济体系建立D.经济体制的转变
2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对计划与市场的提法不断调整(见下表)。这说明改革开放
时间内容
1978年权力下放,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
1979年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1981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7年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1992年计划和经济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B.不断增强企业经营自主权
C.突出经济发展规划的功能D.发展经济以改善人民生活
2020-11-12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有关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史料。据此判断,当时
内容出处
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

A.突破了姓“社”姓“资”的观念束缚B.改革开放进程出现严重倒退
C.对单一计划经济的局限有所认识D.改变了计划经济的总体格局
4 . 特定历史时期脍人口的口号,往往有较强的感染力,含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红遍全国的口号



(1)根据材料,从“时代与口号”关系的角度,对以上口号红遍中国的现象作出解释。
(2)假如你生活在1898年的中国,请你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提出一句具有时代气息的口号,并对口号的影响力做出评估,扼要说明评估的依据。
5 . 1982年宪法通过后,全国人大对宪法进行了五次修正,其中涉及市场经济的修改内容如下表。从中可以看出
A.国家重点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B.改革开放有利于非公经济地位上升
C.频繁修宪不利于市场经济理论完善
D.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6 . 下表是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表中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7 . 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贴春联的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表中春联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错误的有
春联反映的相关史实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人民公社化运动
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忆往昔,国营企业改革铸辉煌;看今朝,中国浙商转型再腾飞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1个B.2个C.3个D.4个
2013-07-25更新 | 832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