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如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B.对国企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D.农村改革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起步
2023-04-1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所示为1979~1992年国内学术文章中使用某些经济领域关键词的频率统计。图中变化趋势反映了当时我国(       

注:图中的“南斯拉夫”特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南斯拉夫对“社会计划”与“工人自治”相结合的经济模式的探索。
A.发展市场经济已成为共识B.对外开放侧重于面向东欧国家
C.农村改革带动了城市改革D.人们的思想解放程度有所提高
2023-07-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是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额中各经济成份所占比重图。引起图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八字方针”的提出
C.改革开放的推进D.“一国两制”的实践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53-1962年我国农业等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比重图


材料三   国家计委同有关方面对1981年的国民经济计划进行了调整。……其中农业总产值由原来预计增长4%提高为5.6%,工业总产值由原来预计增长6%减为3%.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由原来的2390亿元增加到2473亿元,比上年预计增长8%,重工业由原来的2860亿元减为2637亿元,比上年减少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1958-1962年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什么问题?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三,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5 . 如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对国企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起步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结构比重图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1998年春晚歌曲《好日子》

材料四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题(节选)

年份主题
1983举国除夕万家欢,共品春晚头道餐
1993欢乐、祥和、自豪、向上
2002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
2018喜庆新时代,共筑中国梦

请目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此阶段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特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的新变化并分析我国工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80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好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指出90年代的中国在开放领域进一步“打开了家门”的重要标志。
(4)材料四中,1993年春晚的主题-自豪、向上”,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2002年春晚再次歌颂了改革开放的成就,回首2001年,我国为顾应经济全球化趋券,在对外开放方面又有何重大突破?
2021-07-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地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莫高窟“耕作图”                                           男耕女织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比较图一图二,提取有关唐宋城市商业活动历史变迁的信息。

材料三:常熟地主谭晓;低价购买大片空闲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

——《中外历史纲要(上)》

明代成化、弘治(14651505)以后,“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比如绫绸集散中心盛泽镇,受雇于机坊的就达数千人之多。

——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美国学者弗兰克认为,16-17世纪,中国凭借制造业和出口的竞争优势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中国占有当时世界白银产量的1/41/3

——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的新气象。

材料四:自甲午战争之后,国人兴起了创办实业的高潮。随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清政府放弃对设立民营轮运公司的禁令,航运业得以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兴办起来。据统计,18951900年间,各地先后开业的小轮船运输业约100家,从光绪二十七年到宣统三年(19011911年),先后创办的大中型轮船企业46个。这11年间新创内河轮船企业合计达405家,资本总额约580多万元,这样就大致形成了遍及上海、长江千支流以及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的航运网络。

——摘编自《中国近代航运业之演进》


(4)据材料四归纳甲午战争后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其发展的因素。

材料五:1978年的中国企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也许我们从外国人眼中能看得更真切一点。美国记者马修斯在中国工厂观察记中写道:“当我走进一个车间的时候,有三名女工正在同旁边桌上的另外三名女工聊天。在我逗留的几分钟里,只有一个女工干了活……去年,全厂85%的工人都增加了少量的工资,对很多人来说,是1020年来第一次增加工资。”一位日本记者发现重庆炼钢厂使用的机械设备全都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其中140多年前英国制造的蒸汽式轧钢机竟然还在使用。《读卖新闻》记者写道:“日本的集成电路工厂干净得一点灰尘也没有,相比之下,上海这家工厂简直像马路工厂。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的31名技师,平均年龄是56岁。”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878-2008)》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目标。
2022-06-1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979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国产幸福可乐(见右图)。对此理解理解有误的是(     
A.意识形态对立的淡化B.商品经济意识的增强
C.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D.体现了改革开放政策
2021-12-29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过关测试】
9 . 下图为1978~1984年间我国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图。据此可知
A.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B.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D.发展第三产业迫在眉睫
2021-12-23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优化方案(统编版)-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练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头像再次印在封面上(图1)。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材料二   1978年以来,邓小平指出,农民最了解农村的实际,他们更能在实践中探索出顺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国家要给予农民更多的自主权,调动其积极性。“我们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更要立足于广大农民的实际,通过农业资源的新组合,使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以达到最大的经济利用效益。邓小平说:“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他还多次指示政府相关机构要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和激励,只有这样我国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才有希望。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量农民从农业内部转移出来。邓小平强调要“调动基层和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多种经营,发展新型的乡镇企业”,不仅要吸纳农村劳动力,还要增加农民收入和推动农村经济格局的多样化。

——摘编自周建峰《邓小平农业经济发展动力观及其启示》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指出要把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强调要继续坚持农村集体经济的主体地位。国家现代化要“四化同步”: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他认为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置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一个重大创新”,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和多形式经营。国家应鼓励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相关组织的作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互联互动、共建共享为基本准则,"推动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习近平还提出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理念,并将其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改革的主线,强调农业现代化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新时期,习近平进一步推动创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

——摘编自郑吉伟、姚晓红《论习近平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为了打造中国新时代的新形象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邓小平关于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习近平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21-05-2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莆田锦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