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87年,任正非与朋友合作创办华为公司;四通公司发布了最新款打字机,全年营业额超过了5 亿元;马胜利承包国营造纸厂取得了很大成功,并计划进一步承包更多的造纸企业;外企摩托罗拉在北京设立办事处;联合利华开始进军中国市场;肯德基在中国大陆开设了第一家分店。这表明我国(     
A.国企改革全面推开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D.体制改革成果突出
2023-05-2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82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将原有98个机构撤并为52个,直属机构由41个撤并为10个,人员由4.9万减少为3.2万,主要是撤并了一些工业管理的部委,加强和充实了经委、审计、 税务、司法、工商管理等机构。这一改革举措(     
A.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B.意在精简机构实现节约开支
C.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D.完善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3 .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以苏联为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26日,新中国党政代表团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问主要有两项任务: 一是向苏联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二是与苏联签订新的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寻求苏联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援助和支持。随后,中苏双方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这些文件的签署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带来了强大助力。

——钱津《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的道路与成就》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反对苏联斯大林式的教条主义,强调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不但经济问题如此,政治问题也如此。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现在就突破了。”

——摘编自左凤荣《中国改革开放是对斯大—苏联模式的否定》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2)据材料二,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改革的突破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予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79年至1990年,华北制药厂开展企业转轨变型,实行经营承包,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并逐步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的横向经济联合。至1990年,产品品种累计增加到98种,抗生素总产量较1978年增加54%,有紧密型联营企业25家。华北制药厂的发展(     
A.健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助推了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
C.得益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D.加快了中医药业的开放步伐
2023-03-09更新 | 962次组卷 | 12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凡是国家计划内生产的产品,仍应严格挟行国家规定的价格,不准将计划内产品转为计划外;工业生产资料属于企业自销和完成国家计划后的超产部分的出厂价格,取消原定的不高于国家定价20%的规定,可按稍低于当地的市场价格出售,参与市场调节,起平抑价格作用。”该时期国家物价局物资局这一政策的出台反映了(     
A.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B.克服“左”倾错误调整国民经济的努力
C.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艰难探索D.非公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经济逐渐形成
6 . 1980年,我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仅有7.2平方米,2007年达到28平方米。特别是1998年下半年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的10年间,我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以每年1平方米的速度增加。这反映出(     
A.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B.住房保障制度有效落实
C.城市发展改善居民生活D.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2023-02-08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时,北京有很多皇家园林,由内务府的特别机构奉宸苑管理和维持。紫禁城内有皇家花园;皇城内有北海、中海和南海三大湖泊,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城郊有颐和园。此外,北京城还有众多皇室庙宇,如社稷坛、太庙、天坛、地坛、先农坛等。高官显贵往往拥有华丽的花园,老百姓只能偶尔逛逛民间庙会和城郊的西山,街道成为他们最主要的娱乐场所。1914年,民国政府建立京都市政公所,让其担负改造旧的城市面貌从而改善人民生活的责任。同年,社稷坛被市政公所改造为中央公园,向公众开放,成为北京第一个近代公园。其建设经费主要依靠北洋政府财政支出、城市居民捐赠以及门票收入。后来,北海、天坛、颐和园等纷纷向公众开放,近代公园逐渐发展成为集娱乐、商业、文化和政治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据(美)史明正《从御花园到公园20世纪初北京城市空间的变迁》

材料二   清末民初, 归国学人引入西方“都市森林化”城市规划理论。1931年,国民政府实业部第一次下令要求各省市筹建森林公园,以开发城市风景、增益民众健康,南京、北平等先后响应。1934 年,经实业部再次敦促后,汉口、开封等着手试行;两年后,实业部又提醒其余省市筹设切勿懈怠。然而不久后该令几近中止,森林公园建设不了了之。许多“在建”的森林公园并未完成;建成的森林公园,因城市交通和经济条件所限,主要吸引热衷西式生活风尚的都市青年或中上层社会群体,普通市民对森林公园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据左承颖《“森林”进入城市:民国时期森林公园筹设研究》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

年份198019891991199220012007201320172018
目标绿色城市卫生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海绵城市森林城市公园城市

——据韩若楠等《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北京城近代公园与传统皇家园林、庙宇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森林公园建设的主要因素,并分别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所蕴含的先进理念。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下两图为某研究者根据中国版本图书馆的样例数据进行统计的1949—1966、1977—1991两个历史时期传记书目题材、人物类别占比图。



图4

图5

材料二1992年以来出版的人物传记,按题材范围、传主的身份统计,共计26702种。其中,欧洲人物3906种、美洲人物2784种、历史人物2616种、……马恩列斯毛邓等领袖人物772种、军事人物685种。此阶段传记出版除了常规的历史人物、政治人物高企外,财经、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医疗卫生等人物喷涌而出,明星类传记也非常突出。涉及世界他国的人物题材数量极其丰富,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传记人物数量达7335种,占整个传记书目抽样数据近三分之一的比例。

——王宏波《传记出版与社会变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4、图5对应的历史时期,并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2年以来人物传记类出版物的主要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我国某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扩大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允许外国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它经济组织共同举办合营企业。⋯⋯合营企业的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这部法律最有可能颁布于(     
A.建国初期B.改革开放初期C.中共十四大后D.中共十八大后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科学管理之父:张兴让

“张联合”

1984年,张兴让调任石家庄第一塑料厂厂长、党委副书记。很快张兴让头脑中形成了成立“企业联盟”的构想。这种现在看来最简单的供、产、销联合体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张管理”

1985年,他出国考察,看到本企业与外国同行在劳动效率上的巨大差距,深受触动。回国后,提出了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时尽其效”为核心的“满负荷工作法”。

1985年下半年,他领导企业实行包括物质指标、经营工作、设备运转、物资使用、能源利用、资金周转等方面“满负荷工作法”,取得成功。

1987年,张兴让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后,立即引起了中央领导和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国大力推广。

“张折腾”

1992年,张兴让开始了建厂以来最大的“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第三次改革。他把全厂近千名在职工人全部解聘,成立“劳动服务公司”。不符合条件的员工,劳动服务公司将不再聘用。所有职工都必须交纳1-4万元的“风险抵押金”,否则不但不解决住宿问题、不发放医疗补贴和停业生活费,更不会按照长期工作安排。

在重重压力下,“劳动服务公司”推行了不到两年便不了了之,张兴让的“劳动力社会化”梦想就此彻底破灭。

——摘编自《张兴让:国企围墙内的变革者》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张兴让前两次改革成功的原因,并谈谈“后张兴让们”的出路在哪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